孙楚光

作者摄影感怀
83年学美术,85年学摄影,至今己有整整20个年头了,最难忘的是96年和98年在家乡三年两水的大灾之年里,我曾冒着生命危险举起相机,6次趟过齐腰深的4公里多长的洪水之路,拍下了无数灾民的生活场景,N次走进灾民棚里拍摄爱学习的孩子们,3次中暑。其中《不能让灾区的孩子失学》发表于《人民日报》96年9月2日第9版;《洪水将百姓逐出家门》发表于96年9月6日《台湾世界论坛报》第21版,并获得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称号。
由于家住农村,经济条件和学习条件相当艰苦,在父亲左借右挪之后,终于帮我买来了一部海鸥4B型相机,虽然只花了80余元,我却如获至宝,当时的幸福感至今还难认忘怀。没有暗室,就用旧床单围在方桌的腿上,然后在床单上糊上几层旧报纸,再在报纸上刷上墨汁,在0.6M高和0.8M宽的空间里一蹲就是2年;没有晒相箱,就用木板钉一个,至今还放在家里使用;没有放大机,就用装糖果的洋铁箱加上废相机镜头,用120胶卷的保护纸粘成皮腔,组装成一个简易的放大机;没有定肘器,就完全靠心数来控制曝光量。艰苦的学习环境炼就了孔实的基本功,同时也磨练了我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闷热的灾民棚里我虽然几度中暑,回家休息一天后又举起相机继续去完成摄影这个神圣的使命,由于拥有这种使命感,才得以留下这组珍贵的历史图片,虽然为此负债3000多元,我却依然乐此不疲。当别人拼命转移财产的同时,我却丢下家人和财产奔赴抗洪一线拍照,此举还被人以为我在幸灾乐祸,所以不断遭到灾民的辱骂和白眼,直到照片为他门带来捐款后,我才享受到了他们稀少而珍贵的微笑,而我的收获却只有前后不到300元的稿费。
因为有爱 所以无悔
99年9月,已经穷困潦倒的我才不得不听从亲友的劝告来深圳淘金。2001年《鹏程》杂志招聘摄影记者时,在低劣的摄影器材和恶劣的拍摄条件下,我的考试成绩直夺前三名,却因为学历的问题而将我拒之门外。 因为有爱,我有幸参加了深圳的几次比赛,虽然奖次不高,但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倍感欣慰。2003年,还考取了摄影师高级证。
摄胆包天 勇往直前
虽然一对儿女已长大到了急需用钱的年龄,但我还是依然故我, 相机不离左右,风里来雨里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003年12月应聘到《新快报》深圳站当摄影记者,负责“地产宝贝”栏目,受到领导和读者好评。
2004年参加《文明福田》摄影大赛,直夺金奖。
2005年又在福田摄影月赛中勇夺一紧两银的好成绩。
2006年6月、《深圳福彩杯》银奖
2006年10月《聚焦福田、聚焦深圳CBD》摄影大赛中又夺一银、一优、三入选的好成绩。(评委跟我说:其实我的作品是金奖,考虑到我在那儿重复拿金奖,让他们在那儿有点不好做……,嘿嘿,我就不好说什么,也就同意了。嘿嘿……
还有一些全国性大赛的小奖,在这儿我就不好意思一一叙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