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8.117.154.2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第四十七 血汗凝成战友情


(连载)


文/段亚兵


 

  刘坤德热心公益活动

  2013915日,在深圳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30年时,刘坤德决定为部队战友们做一件好事。在与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司马晶商量后,决定开展对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基建工程兵老兵及直系亲属开展免费复明手术的活动。

  选择做这个这样的公益项目有充分的理由。刘坤德自己曾经得过白内障病,后来做了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完全恢复。一次与笔者聊天时他说:“我有一段时间视力开始变模糊,越来越看不清东西,心里非常着急。后来在医生的劝学劝说下做了白内障手术,拆除眼罩那天,突然间,眼前明亮,世界突然重新变得清晰,真是太神奇了……”

  他打算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白内障眼疾的痛苦。他与市二院眼科司马晶医生策划,决定帮助1000名白内障病人重见光明。刘坤德捐出医疗费,委托开展“光明行动”的深圳狮子会牵头,由市二院的医生们负责做手术。刘坤德首批在甘肃平凉市、贵州黄平县和广东大埔县3个地方选择了360名白内障病人做手术。这三个地方与刘坤德有一定的渊源:他在平凉市招过兵;他在贵州省工作过;大甫县是深圳确定的扶贫对象。经过医生们几年的努力,首批360名白内障病人手术成功,全都重见光明。司马晶医生感叹说:“对自己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刘坤德始终惦记着乡亲们的冷暖。这样有情有义的好人真是少见。”

  2013年底,刘坤德与时任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的司马晶又开始策划新的公益行动。刘坤德首次捐助25万元,为基建工程兵老兵做白内障复明手术。消息在信息网络群发布出去后,首批报名100多人。经检查其中适合立即做手术的有16人。16人的复明手术全都做得十分成功。后来爱尔眼科医院做了一个大规模的筛查活动。筛查结果,“两万老兵中约有10%的人患有白内障,且有漫延的趋势。”

  20158月,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市拓荒史研究会和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工程兵复明基金”。刘坤德每年给此基金捐款25万元,资助开展基建工程兵及亲属免费白内障筛查和免费复明手术。专项基金的设立,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关爱活动提供了条件。开展复明行动的3年多时间里,老兵白内障筛查救助患者超过3000人次,其中动手术效果良好者1700多人。刘坤德已为“基建工程兵复明”活动捐款100万元,他打算长期资助这个活动。


刘坤德为基建工程兵纪念榕树浇水 刘对现/摄影


  2013年,北京原基建工程兵的几位老同志为开展修兵史工作来深圳找战友们求援。部队已经撤销30多年了,没有组织机构的支持,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几位退休多年的老同志想做修兵史这么一件大事谈何容易?他们去了一些地方化缘,但两手空空。到了深圳后,这里的战友们伸出了温暖的援助大手。先是梁光伟捐资100万元,接着刘坤德捐资50万元。这150万元就成了基建工程兵修编兵史编委会的老同志们能够坚持数年做这项工作的最大一笔资金。

  2016年,为纪念基建工程兵成立50周年,深圳拓荒史研究会决定拍摄一部反映基建工程兵成立和二万人部队调入深圳参加经济特区建设的专题片;委托深圳大学青年雕塑家创作了一尊高3.3米的“基建工程之歌”铜雕像。为做这两个项目,刘坤德出资60万元,成为原基建工程兵部队改编的单位和战友中数额最大的一笔资金。刘坤德热心文化事业,出资50多万元帮助多名战友出版书籍画册。他还心系家乡人民,为家乡建设农村和帮助灾区居民捐款400万元。

  总之一句话:深圳基建工程兵的战友有二万人,刘坤德并不算很有实力,比他有钱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论支持公益事业做好事,战友们公认他算“最具奉献精神、最有爱心、最慷慨的战友。”

 

  沈远彪认了一位干爸

  1977年,三支队参加本钢建设,沈远彪是24团工程股工作人员。工程股副股长名叫曹长振,常以长者、老兵身份关心沈远彪生活、帮助沈远彪成长,两人结了下深厚情义。部队在本溪集体转业后,曹副股长任本钢机电公司行政办主任。1995年,沈远彪听说这位老上级家中出事了。曹长振的大儿子在兰州一家研究所任副所长,十分优秀是全家的骄傲,这一年不幸去世,紧跟着小儿子下岗了,女儿的家庭也不幸福。儿女们连遭不幸,对老两口打击很大,老伴整天以泪洗面悲伤过度,出现了抑郁状态。


沈远彪(右一)入伍时与战友合影 本人/供图


  时常记着战友情、心存感恩心的沈远彪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专程飞到本溪,找到原24团团长、时任本钢机电公司经理的王绍源,详细了解情况,商量怎样安慰老曹。老团长认为,失去儿子对老曹打击很大,做什么都很难抚平他受伤的心。沈远彪直截了当地说:“老曹需要儿子,我来当他的儿子,从今以后照顾他们……”老团长听后很受感动,亲自出面组织了有60多人参加的聚会,摆了6桌,这是自24团转业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友聚会。

  这次聚会从上午10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才结束。聚会按照当地民间的风俗,举行了一个正式的认父仪式。参加聚会的战友和亲属们为沈远彪自然流露出来的战友情所感动。有人说:“听到过父子为金钱而反目的故事,也耳闻逆子不孝老人的消息,今天要不是亲眼看到沈远彪因为老战友丧子而认父,真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份真情。”

  沈远彪原本想在战友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为干爸买房,但战友听完事情的原委受感动,认为自已的项目有点偏僻不理想,亲自出面找到本钢分房处处长,请他帮助市中心地点找到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好房子。

  第二年沈远彪安排干爸干妈带着女儿、小儿子,全家人到四川旅游。一下飞机,干儿子的当地战友们前来迎接,给老人家献上一大束鲜花。老曹一辈子没有受过这种礼遇,感动得热泪盈眶。20多天里,在沈远彪的精心安排下,战友们陪着老曹一家人游历了青城山、都江堰、乐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经过这一次轻松、愉快的旅游后,老伴的抑郁症状消失了,老曹多年的胃病也好了。

  第三年沈远彪又安排干爸干妈南下旅游,从广西转到广东,最后在深圳小住一段时间。老曹心情好转后,曾一度被压抑的文艺小才华再次发挥出来了,自己作词作曲一首唱战友爱、父子情的歌。他兴致高涨时在很多场合都要演唱这首歌。看着干爸干妈愉快地享受晚年生活,沈远彪感到十分欣慰。

  去年他又在避暑胜地威海给干爸干妈买了一套住房,让一家人夏天避暑。老曹住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个地方很好、很习惯,冬天也住着不走了。老曹退休后养老金不高,沈远彪每年给家里一些补贴,让干爸干妈晚年的生活愉悦、舒心。

  与经济上的资助相比,更难得的是沈远彪对干爸干妈平时的嘘寒问暖。他每天都要给干爸发一条问候的短信,多年来从不间断。干妈对沈远彪说:“你知道吗?干爸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你给他的问候短信,不看完不做别的事,没看见就坐立不安……”干儿子的短信已经成为老曹最大的精神安慰,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杨卫国与老兵驿站。

  20121212日,深圳龙岗布吉街道的青青家园社区里,“老兵驿站”挂牌开业了。老兵驿站是一位基建工程兵老兵杨卫国开办的。为此,他将自己一套3房一厅(110平米)的住屋贡献了出来。这套房子在一楼,进出很方便。进去看一看,虽然场地不算太大,但是,厨房、卫生间、住宿设施齐全,窗户擦得明亮亮,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并排的床铺上,绿色的被褥,叠得四四方方像豆腐块一样,像是在连队时一样。


杨卫国(中)创办了老兵驿站 本人/供图


  开业这一天,杨卫国请了很多嘉宾和战友前来祝贺。其中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部队老首长王炬等,他们也都是陕西老乡。杨卫国与吴桂贤比较熟。吴桂贤退休后来到深圳安度晚年。作为陕西乡党,杨卫国有时候会去看望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开业前几天,杨卫国请吴桂贤题写牌名。吴桂贤想了一下,提出了一个条件:“你的老兵驿站如果是公益项目,我可以题字;如果你想要赚钱,对不起我就不动笔了。” 杨卫国回答说:“额俩想到一搭儿了。额办老兵驿站,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要给战友们做些好事哩。”

  吴桂贤有些不相信地看着他说:“你办老兵驿站招待战友,做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负担不轻啊。”

  杨卫国笑着说:“房子是额自己买下来的,接待战友就不收费了;请远道上来的战友吃个饭,再给他们提供一点公共交通费,这个额还能做得到……”


老兵驿站举办活动时战友们都来参加 杨卫国/供图


  吴桂贤对杨卫国的情况有一些了解。

  成为地方施工队伍后,杨卫国带领战友们参加了红岭中路的政法大楼等多项任务,敢打硬拼、吃苦耐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89年,杨卫国下海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他显示出了自己的经济才干,善于经营,如鱼得水。先后办过服装厂、旅游运输公司、清洁服务公司等,都有比较好的经济收入,让他有了一些积累。有力量后,他想回馈社会,为战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吴桂贤对眼前的这位小老乡比较信任,她不再说什么提起笔来写下了“老兵驿站”几个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写好以后,她又说了几句话:“小杨,我知道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深圳有钱的人多了,并不是都愿意拿出钱来做公益。你的做法我支持,愿老兵驿站越办越好。”

  杨卫国开办老兵驿站,为给来深圳的老兵们免费提供食宿方便。这个消息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热烈反响。深圳毗邻香港,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很多人都想到深圳来看一看。但是很多老兵经济并不宽裕,想来不敢来。有了老兵驿站,就有条件来深圳走一走了。老兵驿站开业后,慕名而来的老兵越来越多,开始是基建工程兵的战友,后来其它部队的老战友也来了。杨卫国全都热情接待。

  3年时间里,老兵驿站大约接待了500人,平均每年100多人。有单人来的,也有夫妻一起来的;有专程到深圳的,也有路过香港在深圳落脚到。随着来往的人越来越多,最近杨卫国开始改建老兵驿站,安装更多的床铺以便接待更多的战友。

  有了老兵驿站,全国各地的老兵在深圳就有了一个军人之家,不但可以在这里生活,而且通过老兵驿站找到了多年失去联系的老战友;有了老兵驿站,让来自内地的客人们感觉到了深圳的温情,改变了那种“深圳只认金钱、不讲友情”的误解。老兵驿站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困难的战友们提供了一些经济帮助,更可贵的是,让人们认识到,人世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同一个战壕里形成的战友情是每个战友终生拥有的精神情感财富。

 

  关爱帮助老兵

  应宪自当选为越众公司董事长后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越众成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想尽社会责任,先从关爱公司的基建工程兵老兵做起。2005年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时,应宪提出“改制不改社”的口号,拨出50万元设立了扶贫帮困基金。慰问困难员工121人次,发放补助金30多万元;为员工每人购买了1万元的广东省职工互助险。2008年开始对老兵员工每人每月发放“拓荒牛津贴”300元,2011年后该津贴提高到500元。

  天健公司成立了员工扶危济困基金、职工医疗调剂基金和青少年教育基金等“三项基金。扶危济困基金筹集资金153元,帮助了重大疾病患者124人次;职工医疗调解基金扶助799人次、金额达119万元;青少年教育基金奖励高考大学生201人、考取重点高中学生94名。

市二建每年筹集10万元关爱资金,用于帮助救济特困员工。

 

  雷锋式战士孙建华。

  深圳基建工程兵部队中,孙建华是唯一被基建工程兵政治部授予“雷锋式战士”称号的战士。

  他在部队是钢筋工,工作认真,不怕吃苦,施工中脏活苦活抢着干,表现出色。入伍前在老家时学过缝纫技术,他就买了一台缝纫机,为战友缝补损衣服;又买了一台补鞋机,向街边补鞋的师傅学会补鞋技术,给战友们补鞋。连队驻地附近有一位烈属张大爷,年老体衰,眼睛患病视力不清。孙建华当班长时,经常带领全班同志去给张大爷家打扫卫生、挑水、帮助干农活。这样的好事,他坚持做了十多年。孙建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7次。


学雷锋标兵孙建华 特皓集团公司/供图


  来到深圳后仍然保持了自己工作的先进性。19907月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19919月被评为广东省职工先进工作者。

 

  人物小传

  孙建华,四川铜梁县人。1957年8月出生。1976年12月应征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一支队1团。在部队7次荣立三等功。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市一建公司工作。

 

  为二万战友立传

  2013年,在常生荣多年的努力下,在基建工程兵撤销30年后,终于启动了修史工作。北京成立了“基本建设工程兵回忆史料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中,除了常生荣在职(时任总装备部通保部政委)外,其他的周续银、陶景春,谢定芳等都是退休多年的老领导、老同志。大家为了实现“在人民解放军史册中应该有基建工程兵的地位,要有兵种的专门历史”的目标,不辞劳苦,克服困难,积极完成艰巨的修史任务。


2016年深圳战友们种了一棵基建工程兵纪念榕树,树旁安放了一本石书。常生荣(中)揭幕 刘对现/摄影


  在编委会的支持、指导下,尤其是在几位老同志的榜样的带动下,深圳也开始为二万基建工程兵修史的工作。深圳参加修史工作的也全是退休的老同志,王炬任总顾问,马成礼任组长,李宇明、段亚兵、孙晓明、刘坤德、李映厚任副组长。

  修史工作开展得异常艰难。由于时间已过去30年,单位变化,人员变动,档案丢失,许多资料需要重新写作和整理,但是老同志年事已高,没有办法亲自动笔;年轻人又不了解部队历史,想写也不出来。困难重重,难以进展。但是,为了让深圳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传承,让二万基建工程兵战友的记忆得到延续、情感得到慰藉,大家还是认真工作,克服各种困难,一点一滴收集资料,整理出来上百万字的素材。几年间,先是完成了北京编委会交给的深圳二万人部队的十几篇兵史文章写作任务;在各个单位供稿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转战南北,扎根深圳》的深圳基建工程兵史料专著;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编辑了《深圳基建工程兵战友名录》(编辑《名录》是刘坤德出的点子,樊财声等人负责文字编辑)。有了这几样东西,算是给深圳的战友们留下了记录光荣历史、维系战友关系、满足情感需要的重要文字。


戴耘教授创作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青铜雕像 朱明亮/摄影


  在兵史整理编写过程中,刘坤德提出了一个建议:注册成立原基建工程兵单位为基础的社团组织。这个极有创意的主意得到了老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赞成。最后经过市有关部门的批准,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研究会的宗旨是:“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总结、挖掘深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等精神文化,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市拓荒史研究会策划拍摄了《基建工程兵在深圳》专题纪录片


  2016年,为纪念基建工程兵成立50周年,研究会策划拍摄一部《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专题纪录片,发个每个战友做为传家的影视资料;在风景美丽的深圳湾公园种下了一棵纪念基建工程兵成立和二万基建工程兵进入深圳的大榕树;在大榕树的旁边安放了一部石头书,书上刻有《基建工程兵紀》的文章;请雕塑家戴耘创作了一座3米多高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青铜雕像。这些活动再次得到了研究会会员和战友们的赞赏。看着这些令人喜欢的成果,刘坤德开心地说:“我来到深圳几十年,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梦想。”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