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3.137.198.14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第二十九章 八千生力军 


文/段亚兵


 

调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总数达到二万人。而过去人们说到“二万人”,一般指的是留在建设集团里的这一部分。实际上,建设集团里的这一部分有一万多人,占了“二万人”中的多一半;但是,部队还有人数稍少的另一半人(约八千人)。在部队集体转业前后,他们离开了这支部队,走到了深圳的各条战线上。而这一半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因此笔者感觉到在这本书里,应该也要讲到另外这一半人,否则,情况不算完整。

基建工程兵的另外一半人,离开部队后,大约去了三个方向:党政机关选调了一大批干部;成建制地给许多单位输送了一些骨干;少数人走上了下海创业的道路。

 

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

部队集体转业后,一大批干部调入了市委市政府机关,成为深圳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从此以后,无论到哪个机关办事,都能碰到来自这支队伍的干部。



深圳湾的红树林滩涂是候鸟的天堂 苏顺清/摄影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成立的深圳市缺乏干部,特别是随着机关的不断扩大,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公务员队伍;另一方面,部队的特点就是干部数量多,而且素质高。调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二万部队中,干部数量多达6千多人。部队干部的特点是有组织观念、遵守纪律、责任心强、技术业务干部比例大、经验丰富。

部队的党员数量就更多了,因为在战士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据统计,部队集体转业后,仅建设集团公司里党员就多达4436人,占全集团正式员工的1/3,占整个深圳经济特区党员总数的1/5。

据不完全统计,部队先后向全市各单位输送的干部多达5千人。事实证明,从部队选调的干部,上手比较快,很快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下面举两个例子。

先说市委的市纪委系统。

1983年底~1984年,深圳市纪委正计划大量选调一批干部,恰逢两万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深圳,于是准备从中选择一些德才兼备的干部。廖成林直接从基建工程兵兵种工程部调入深圳,安排在市纪委办公室工作。市纪委领导认为他比较了解部队战友的情况,就交给他一个60多人的名单让他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干部。廖成林建议领导确定了其中的37人,调到市纪委机关和基层单位。经过这次集中补充,从基建工程兵调入的纪检干部占到了当时全市150多人纪检队伍中的1/4多。在笔者采访廖成林时,他详细介绍情况后,自豪地说:“直到今天,从基建工程兵调入的纪检干部都成为单位的骨干,最可贵的是没有一个人在纪检工作岗位上犯廉政错误。

廖成林自调入深圳,一直在市纪委工作直到退休,最高职务为市纪委第一副书记。如今从基建工程兵来的、在位的市纪检干部,职位最高的是市委副书记、兼市监察局局长张波。

 

人物小传

张波,江苏连云港市人。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24团。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市三建公司工作。1984年调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1991年,调入市检察院。1997年后,历任市委驻深工委副书记、罗湖区委副书记、盐田区委副书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等职。2012年,任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市反腐败局局长。

 

再说市政府的基建办系统。

深圳建市初期,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坚持精兵简政的原则,部门设置数量少,要求办事效率高。政府没有设建委,而是于1984年成立了市基建办,做为全市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的领导协调机构。基建办最初只有25名干部,其中1/3强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基建办下设4个处,主任加4个处室负责人共5位领导。王炬(基建办主任)、王哲(政工处处长)、李宇明(工程组副组长、主持工作)3人都是原基建工程兵部队的干部。

1985年新成立市房管局,十几名人员抽调自各单位。除了局长从省政府调来外,其他所有人都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房管局下设4个科(1988年改为处),刘坤德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赵卫国任产权科科长、刘永友任维修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杜志文任经营科科长。

市基建办下属的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房管局(市住宅局)、市城管局中,许多业务技术骨干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若干年后,仅提拔为局级干部的就有陈玉堂、卢胜海、孙大海、李宇明、黄瑞、李加林、许权、孙晓明、刘世会、吴书领、王天成等。

 

人物小传

李宇明,吉林长春市人。1943年11月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1966年8月“工改兵”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部队撤销前任16团副团长。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调任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1984年4月后,历任市基建办施工处处长、市建筑工务局副局长、市政府接待办副主任、市物业发展集团公司总经理等。1996年10月调任市建设局巡视员兼副局长。

 

许权,吉林四平市人。1942年5月出生。1966年8月“工改兵”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部队撤销前为16团司令部工程计划股股长。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任市二建公司工程计划科科长。1988年6月调入市国土局,历任市规划国土局产权登记处副处长、南山分局局长、地政处处长、市规划国土局总经济师等职。

 

黄瑞,广东廉江人    年出生。1976年2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三十一支队304团。部队撤销前为304团5营技术员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市五建公司工作。   年调入市住宅局,历任该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市建设局副局长,市大产湾开发公司董事长,市地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市国资委巡视员等职等职。

 

李加林,浙江嘉兴市人。1947年12月出生。1968年8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部队撤销前任16团后勤处财务股股长。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任市二建公司财务科科长、市建设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等。1989年12月调入市政府,历任市建设局综合计划处处长、市规划国土局综合计划处处长、市规划国土局局长助理、市规划国土局副局长、市住宅局副局长、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等。2007年12月任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巡视员(正局级)。

 

秦永安,四川南充市人。1952年9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一支队5团。部队撤销前任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政治部干部科正营职干事。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任建设公司科长。1986年调入市城管办,历任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市城管局副局长、巡视员(正局级)等职。

 

刘世会,江苏赣榆县人。1962年3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市二建公司工作。1984年3月调入市国土局地政监察大队工作。1991年6月,调入市规划国土局,历任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地政和监察分局局长、直属分局局长等。2012年8月任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副主任兼市土地储备局局长。

 

刘永友,四川岳池县人。1946年5月出生。1970年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部队撤销前任16团司令部质量检查股助理工程师。1983年9月集体转业深圳后,调入市政府,历任市住宅工程质量检查站副站长、市住宅局副局长、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等职。

 

张耀先,江苏如皋县人。1950年11月出生。1969年4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八支队工作。部队撤销前任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司令部军务科副营职参谋。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调入市政府,历任市规划局地政监察大队大队长、市建设局地政处处长、市规划国土局处长、福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等职。

 

李衍华,广东省龙川市人。1952年4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到北京军区5860部队,后调入基建工程兵六十一支队5团任干部股干事。1988年1月调入深圳在市委组织部工作。1989年4月调入市政府,先后任市规划国土局政工人事处副处长、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地政建设监察处处长、市规划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

 

周兴宋,广东湛江市人。1956年10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三十六支队353团。部队撤销前任三十一支队304团副连职干事。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市五建公司工作。1983年11月调入市公用事业管理公司工作。1987年5月后任市道路工程公司副经理、市路灯管理处处长等职。1998年3月调任市城管办机关党委书记。2011年12月任市城管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仅从以上统计不完全的名单看,基建工程兵部队确实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提供了大量的干部,人才辈出;而部队干部在许多重要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做出了贡献。

 

新单位的火种

二万人部队改编成为地方企业后,有计划、成建制地向市里一些系统、单位输送了技术业务骨干,或者分流员工队伍。这方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成立的深圳市百业待兴,成立了许多新单位,需要骨干力量,由部队输送人才队伍;另一种是解决部队没活可干的困难,分流一些员工。

先说第一种情况。在部队改编中,两个师级机关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合并。一开始班子中有号称“八大金刚”的多位领导干部。后来其中的一些领导离开建设公司去开辟新的战场。



深圳的“世纪之夜”是欢乐的海洋 刘对现/摄影


王树林先任广东核电服务公司(该单位后来改为市东部开发集团公司)经理,后调任市建材公司经理。

刘更申调任市园林公司经理。

张书亭继王树林后任市东部集团公司总经理。

时振山任南油深圳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

此外,马成礼调任市物业公司经理。

谷金岭任深圳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经理。

刘德胜任市设备材料公司经理等。

 

人物小传

谷金玲,山东省聊城市人。1933年12月出生。1953年8月入伍。部队撤销前任基建工程兵三十一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任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城管办副主任、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各位领导去新单位会或多或少带走一些技术业务骨干和员工。一支新队伍到了新领域、开辟新战场,成就一番新事业。这就像一棵树一样,树长大了必然会分叉;但是不管分出多少新枝杈,长出多少嫩枝桠,都连在大树的主干上。



国贸大厦封顶时是中国第一高楼 江式高/摄影


再说第二种情况。部队调入深圳后,由于遇到压缩基建规模、自身不适应等多种原因,一段时间里各单位找不到任务,处于停工待业状态。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这支队伍,决定采用分流员工的办法,减轻各单位的困难。1985年,市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深圳各大企业招工时必须招收基建工程兵,劳动部门甚至采取了硬性分配指标的措施。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有许多干部和职工调入了市里的一些用人单位。

在这里讲一个刘更申帮助老单位战友的故事。刘更申调入市园林公司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不久,听说部队遇到很大困难的消息。他心里惦记着部下和战友们,为此主动找到市五建公司经理李金忠,对他说:“部队来到深圳暂时遇到困难,也算是对这支部队的考验吧!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你干脆调一个连队到园林公司来吧,这里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不会欠薪……”于是,300多名建筑工人就变成了园林绿化的园丁。

刘更申在园林公司的那一段经历,很多战友不太了解。但是,笔者早就注意到他在园林公司工作得开心、成绩出色。有这种印象是因为当年我看到了他发表在深圳报刊上的一首诗,这首标题为《谈判》的诗写的是他在园林公司时与外商谈判的情景:

开放之路,

缩短了中国和美洲的距离。

波涛万里的太平洋,

变成了蓝色的桌子……”

刘更申后来送给我几本他的诗集,我拜读后仍然最喜欢这一首。太平洋成为一张谈判桌,多大的场面,多鲜明的形象,多么浪漫的想象力,表现出了军人诗人的气派。

 

勇于创业的人才

部队集体转业时,一些战友离开了这支队伍,选择了创业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自己创业是一条风险很大、坎坷不平的道路。而且,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战友群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定会产生一种倍感孤独的愁绪。当时敢于选择走这条路,不仅有远见,而且胆子大。

在这一批创业战友中,一定会有人失败,但是人们一般听不到(或者是不愿意听)失败者的故事;而对于成功者的故事大家津津乐道、百听不厌,因此我们知道了一些优秀战友的精彩创业故事。例如:

任正非创办华为,成为世界著名企业家。

梁光伟努力工作成为华强集团掌门人,打造世界级科技文化企业。

高洪星创办香港卫视,传播中国的声音。

吴克顺创办青瓷博物馆,为传承中华文明而努力。

汪家玉不断创新,带领深装开辟了中国装饰业新路。等等。

这些战友,自己创业的道路走得非常艰辛,摸索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中国第一。后面再详细讲他们的创业故事。, , ,

 

作者思考之十三

为什么一支部队会对一个城市产生这么大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拥有50万军人的基建工程兵撤销,绝大部分部队集体转业,落户到全国许多城市。进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是其中之一。

如果注意一下,会发现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像深圳的部队对一个城市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论人数,调入深圳的二万人不算市最多的,人数最多的是调入北京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共3师、三万多人;进入深圳的2个师、二万人,属于第二多。但是进入北京的基建工程兵部队虽然有三万人之众,但是北京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北京的市民很少像深圳的市民那样频频地说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事情。

如何看待这个奇特的现象?为什么深圳的二万人部队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北京体量巨大,增加几万人算不了什么?深圳不同,是个从一个边陲小镇的基础上新成立的城市,建市时城市人口很少,特区内只有2万居民;而一下子进入的基建工程兵2万官兵、加上家属超过了4万人。

二是深圳部队的官兵深入到了全市各条战线。深圳二万人部队中分出了一个八千人的队伍,输送到了市委市政府机关和各条战线。这种情况在全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城市(例如北京、上海)都是老城市,各系统、各部门健全,不可能短期内大量地吸收新成员。深圳是一张白纸,从头开始,各条战线都急缺人。这就造成了机会让这支部队像是蒲公英一样,将种子撒到了全市各条战线,从而为用部队的传统文化影响地方提供了条件。

三是深圳为敢闯敢试的人创造了机会。深圳经济特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市场经济的试验田。深圳人敢想敢干,创造出了许多“中国第一”,在深圳进行的各种改革试验中,原基建工程兵的干部战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相比之下,“八千人”在创造“中国第一”的改革中可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也许由于上面的几个原因,一支队伍对一个城市发生了重要影响;当然先应该说,一个一个城市的崛起为一支队伍提供了条件。从全国范围内比,来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在建设经济特区的初期,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大、吃到的苦头最多;同时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最大。一支队伍与一个城市,同甘苦、共命运。官兵们用双手建起了城市,城市为官兵们提供了实现人生抱负的机遇。这可能二万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极深厚感情的深刻原因。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