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建设集团的命运(上)
(连载)
文/段亚兵
新建设集团诞生
深圳曾经有过两个建设集团:老建设集团和新建设集团,此建设集团不同彼建设集团。以前的建设集团是所有市属建筑公司的上级公司,而现在的建设集团只是市属建筑公司中的一员。以前建设集团是老子,带着一大群儿子;现在大家成了兄弟关系。
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原因是这样的:前几年成立市建设控股公司时,建设集团撤销了,人员都进入了建设控股。没想到几年后,建设控股又莫名其妙地撤销了。2004年10月18日,市国资局和市投资控股公司宣布,1996年12月成立的市建设控股公司和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合并入市投资控股公司。
建设控股公司撤消后,以前来自建设集团的人只好回到原单位。本来这些原来的机关人员也可以分散安排到市属各建筑公司中去。但是,人们对这样的折腾有些不服气,大家伙儿一商量决定新组织一个单位,打出原来建设集团的招牌,自己做一番事业。想创业是好事情啊,上级单位对此也没有啥意见,就同意组建了新的建设集团。
新建设集团班子由以下人员组成:蒋洪库任董事长,王基才任总经理,邓仁清任监事会主席,张淑运任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人物小传
王基才,浙江义乌县人。1959年9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6团。部队撤销前为16团13连技术员。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历任市建设集团开发部经理、市四建公司经理等职。
邓仁清,
张淑运,山东济宁市人。1954年7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到基建工程兵八支队。部队撤销前为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政治部副营职干事。1983年9月部队集体转业后,历任市建设集团政工人事部干部科科长、工会主席、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副总裁、市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等职务。 年评为市文明市民。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新组建的建设集团,从上到下憋着一股劲儿,想迅速打开新局面。大家积极开拓市场,寻找任务,开展经营活动。
2006年前后,深圳市政府启动了国有企业新一轮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建设集团的领导自然也不想放过这次机会,想在企业制度创新方面大胆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2007年4月12日,公司起草好“由国有制改变为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改制方案上报。市国资局批准了该方案。改制后的公司变成了混合制企业,市投控公司持有29%的国有股权;公司的186名员工持有71%的股权。
对于建设集团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公司改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一位员工说:“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股东了。公司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每位员工都对企业的发展负有责任。”
深圳市建设集团大楼位于笋岗路与红岭中路的交叉路边 段亚兵/摄影
2008年,老董事长到了退休年龄。公司员工们希望通过换届,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过持股员工大会提名、董事会和股东会充分讨论等程序,一致选举张淑运任董事长,王基才任总经理。
出师不利经营陷入低潮
应该说新建设集团成立的时机不太好。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暴发。这场危机对我国建筑业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市场资金紧张,建筑成本大幅增长,使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这个时候建设集团新开的几个楼盘成本大大增加,完全吃掉了利润,一时间让公司经营出现困难。
2009年公司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一些敏感的干部员工甚至感觉到公司的生存受到威胁。到10月份时,公司账上只剩下500万元。对一个大公司来说,500万元是什么概念?只要发一个月工资,公司账上就没钱了。账上没有一点流动资金,接下来的经营怎么往下搞?
公司采取了紧急措施:出让公司拥有的蔡屋围旧城改造工程的一半股权;再卖掉市区一块储备的土地,收回现金应对危机。公司总算是喘了一口气。这一年公司有了盈利,大家按照利润的10%分了红。虽然拿到了红利,但谁也高兴不起来,卖掉的是优质资产啊,大家都感到心疼。
下一步路子怎么走?
靠出卖资产,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这不是好的解决办法。毕竟一个企业不能老是靠卖资产而活下去,资产总有一天总有卖光的一天,那时候喝西北风?公司要想活下去,要想发展壮大,一定要靠要有效率的经营,要不断获利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但是在这个金融危机的倒霉年头,就算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也不见得就能一下子获利、抱上个金娃娃。下一步路子怎么走?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公司领导人的面前。
正在这时一个机会出现了。由于建设集团与万科集团业务上有一些合作,万科对建设集团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许万科是怕建设集团陷入困境后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也也许是万科想在建设集团困难时“拉兄弟一把”,万科提出了加强合作的意向,发出邀约收购建设集团的部分股权。万科多年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成为中国住宅建设的领军企业,这时候与万科进行合作不失为一个好思路,能够让建设集团迅速摆脱困境。因此,公司领导决定与万科深入谈下去。但是一口气想做成这么一单大生意谈何容易?一直谈了3个多月没有谈出名堂,进展十分缓慢。
遗憾的是,就在这个关节眼上领导班子出现了分歧。有人想继续与万科谈下去;有人认为浪费了3个月时间,应该另想办法。想法不一致,行动不统一,造成了公司员工思想的混乱。2010年9月30日早上“总经理要收购员工的股权了”的爆炸性消息传开,打破了一段时间里的平静局面。总经理这样做自然有他的考虑,而且得到了部分员工的积极响应。这些员工也许是这样考虑的:一两年里公司经营情况比较糟糕,公司今后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对前途十分担心。在这种心情下,只要签订一个协议,就可以将股权变成现金。这样做,不仅来得快,而且现金到手、入袋平安,多好啊!于是同意签订协议,将自己的股权出让给了总经理。
总经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了情况。
市国资局对此事非常重视,这是自建市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一个特殊事例。为履行国有产权的监管职责、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也为保证员工利益不受损害、保持社会稳定,决定要依法依规,谨慎处理。市国资局请来五六十位律师组成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律师团,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律师团人众主意多,设想了事情往下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提出了应对的各种法律意见。最后,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先对领导班子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实在谈不拢,就在市场上对公司股权进行拍卖。
再次遗憾的是,虽然上级单位下功夫进行了调整,建设集团的班子仍然意见分歧、矛盾尖锐、各不相让。实在没有办法了,市国资局只好启动了公开挂牌拍卖股权的程序。
作者思考之十二
功过如何评说
笔者对此问题也仔细地考虑了一番。对建设集团班子中的这一场恶斗,恐怕不能简单地下“好、坏;对、错”的结论。实际情形比较复杂。笔者揣测,当时意见不同的各方都想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经营;尚看不出有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出卖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意图。各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做事,为公司设计发展的未来。要说各方的缺点,当然也很明显。作为公司最高领导却不能尊重对方,没有合作精神,遇事不能很好地沟通、商量。从工作上的分歧开始,越闹越凶,最后搞乱了单位。有员工讥笑他们是“拴在一个槽子里的两头倔驴”。
在这件事情上,公司主要领导的做法,既违背了我党我军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严明的纪律,也不符合深圳精神中“团结”的要求。最后,两败俱伤,个人的理想落空了、事业发展中断了。据说有人还为此得了严重的忧郁病。这肯定不是他们两人想要的结果。事出有因,让人同情;教训深刻,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