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俗:舞草龙
文、图\蔡惠生
农历正月初二(2月1日)晚上,深圳南澳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舞草龙热闹上演,舞草龙是南澳街道极具特色的民俗,也是南澳渔民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精彩的场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舞草龙”又称“舞火龙”,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它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也是南澳渔民独有的民间狂欢节。
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南澳渔民用剑草扎成“巨龙”,一节节相加联起达二、三百米,将燃烧的香火插满这条“巨龙”身上。随着“巨龙”游动,乐队敲锣打鼓,穿街过巷,声威极为壮阔。龙身舞动之时,上下闪闪发光,犹似一条火龙在翻腾动宕。草龙所经之处,围观者甚众,秩序井然,燃放烟花炮竹,祈求紫气常临、如意吉祥、兴旺发达,一派节日喜庆景象。晚上8点左右,队伍到达月亮湾码头,举行“化龙”仪式。村民们将龙举起,向西北方向拜三拜,然后把龙头放上,龙身也都放下堆在一起。绚丽的礼花在空中绽放,震天动地的爆竹也被点燃,纪念这一最隆重的仪式。草龙慢慢燃烧,最后化为灰烬,村民将其推入海中,寓意龙归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