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8.188.227.6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摄影课堂
 

 

摄影家的当代责任

杨照

来源:晶报 时间:2012年7月8日

 

     陈传兴曾经写过一篇题名“银盐的焦虑”的文章,检讨了过去的摄影和“记忆”、甚至“哀悼”的密切关系。摄影的本质,是保留眼前随时间已然逝去的光影。清楚意识到时间的流淌,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会继续这样存在,所以必须将它拍摄下来,摄影者抵抗变化,哀悼逝去的时间。在一个意义上,摄影者必然是保守主义者,在他眼中,正因为会逝去,所以有一种特别的价值,任何会逝去的东西,在摄影的眼光或摄影的镜头里就自然取得了它的价值,所以才产生了有那种底层的哀悼性。

 

     “银盐的焦虑”接着指出了巨大的问题——当整个铺天盖地的数字摄影器材让摄影变得这么简单,摄影变得无时无地不在进行,我们甚至无法再指认什么是摄影机什么不是;当每个人随时都在拍照,随时都能拍照,那还有传统的摄影家存在的可能吗?摄影者、摄影家要如何调整,重新定位自己所做的事呢?当所有的事物,不论是否有价值,都会被拍照保留下来,哀悼性就丧失了,摄影家不再是哀悼者了。

 

     最早portrait是极少数人的特权,只有少数人、贵族能留下自已的影像。摄影术发明之后,让画像留影越来越简单,最后每个人都可以在照相馆里留下自已的portrait,那时是portrait的最高点,每个人一生都可以拍出一张最后要留下来,在他离开世界后,都应该被记得的影像。那样的portrait,终极最重要的照相,还是跟哀悼有着密切关系。人会死去,活着的人透过照片,跟逝者产生清楚明确的哀悼关系。照相portrait帮助我们更具体地哀悼。

 

     然而,接下来发明了手提照相机,照相与portrait的关系就改变,变得越来越疏离了。任何重要节庆、事件都可以拍照留念,因而每张拍下来的照片,都只是生面的单一切片剪影,里面就不会有任何一张能够占据代表性的“画像”地位。我们有了越来越厚的相簿,越来越多本相簿,但吊诡地,我们就失去了“画像”。

 

   一路下来到现在portrait几乎完全消失了,当一个人一生要拍二万张照片时,就完全失落没有portrait当年那种特权的意义了。拍人、拍人的活动,这本来是摄影的主流内容,也是摄影介入产生意义最重要的方式,现在却变得越来越琐碎、越不容易有专业技术和专业地位了。我们还有办法让一个人将来即使拍了上万张照片,还有一张照片就是不一样,能够定位定形一个人被记忆的模样吗?这是一门迫切的艺术课题。

 

     摄影突然变成那么快速简单,一般人拍的和专业摄影拍的照片越来越难分辨,一个简单的解决,就是摄影家故意去拍别人拍不到的东西。对一个摄影家来说,碰到大地震,暂时解决了焦虑,突然松了一口气有东西可拍了。但毕竟没有那么多像大地震这种理直气状的abnormalcy,所以另一种方式就是去拍grotesque,拍一般人不会拍的影像,或是不适合拍成影像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当代摄影充斥许多怪诞诡异画面的主因。

 

    在这种状况下,摄影家无法继续安稳扮演人道旁观者,他只能化身成为介入者。现实就变成他的素材,而不再是他的对象。从原来的摄影家、旁观者的身分,转变成介入操控人与物,把他们变成自己艺术的素材。艺术家以强悍的介入精神去应用素材,改造素材,迎合自己艺术上的需要。

 

     如果说传统摄影家是为了要哀悼、记录,那么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上更高──要去创造一种值得保留的形式或理由。这问题现在对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不断遗忘不断遗弃的社会——来说会更相关,当所有事物都一直在消失、基本上没有人会对消失的事物觉得可惜的时候,那当代艺术的一项使命就会是——必须找到借口、理由,因为我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形式,不论是视觉、行动、造型,都是应该值得被保留下来的。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