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村: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摘自:深圳商报
中国有个成语叫“宾至如归”,而这四个字就是对大运村的最高要求。作为大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在深圳临时的“家”,大运村将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3万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和交通等服务。深圳的“家”能让世界各地的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吗?日前,深圳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大运村,走进了这个温馨、舒适又时尚的“家”。
住宿体现家的舒适
“早上好”,记者一走出电梯,就看到了一张甜美的笑脸,让人如沐春风。在楼层志愿者刘欣怡引导下,记者参观了大运村的公寓房间。两张上下铺的床位,一个衣柜,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这几乎就是大运村房间里的全部设施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阳台上,有两个洗手池可供两位运动员同时洗漱,洗手间里的淋浴设施也是24小时供应着热水。记者特地到床上坐了坐,软硬适中的床铺和印有大运会会徽的枕头都十分舒适,“如果有特殊要求,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床铺进行改装”。刘欣怡告诉记者。比如身高突出的篮球运动员,志愿者会在床尾处放置加长垫,这样床的长度将变成2.35米,保证运动员睡得安稳香甜。房间里,有免费的饮料和零食;楼层的公用电话,插入电话卡即可使用;在楼下的便民中心里,可以享受到复印、传真等服务……可以说,凡是“住家”需要的东西,大运村都为运动员想到了。
想让各国运动员住得舒服,作为“管家”,刘欣怡和她的伙伴们可谓责任重大。她告诉记者,为了24小时提供贴心服务,大运会期间,她将和其他两名楼层志愿者三班倒。在记者探访期间,刘欣怡始终保持着挺拔的身姿,面带微笑地站在电梯口。她说,每天她都要保持这种状态长达8小时!而为了当好志愿者,正在中专就读的刘欣怡和她的同学们甚至放弃了期末考试。“大运会结束后,我们还要回去补考”,不过在刘欣怡看来,这小小的牺牲根本不算什么。
饮食体现家的贴心
既然是“家”,就不仅要住得舒适,更要吃得安心、可口。记者参观大运村餐厅的时候,正好赶上用餐的高峰期,一推门,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主食、汤、饮料、蔬菜、水果、甜点……大运村餐厅的饮食令人眼花缭乱。另外,根据地域特色分成几个不同的餐区,国际风味餐、地中海风味餐、亚洲风味餐、穆斯林风味餐和中餐(以岭南风味为主),让不同口味和饮食习惯的宾客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据介绍,大运村餐厅的菜单每7天循环一次,这意味着在大运会期间,运动员绝不会为食物单调而腻烦。
其实除了美味,运动员们对食物还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严格控制体重的运动员来说,一餐诱人却热量过高的饮食显然是不适合的。大运村餐厅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运动员们完全不必为此操心:“每道菜肴前我们都会摆上中英文对照的菜单卡,并注明菜品的营养信息,比如热量多少、脂肪多少,都会有详细的介绍。”记者在B餐厅还看到了一个“营养亭”,对食物有特殊要求和顾虑的来宾,都可以在这里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权威的分析和指导。更为贴心的是,大运村的餐厅24小时开放,这对于比赛时间不固定、三餐无法定时的运动员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试想想,结束一天疲惫的训练和比赛,还能喝上一碗热汤,这是多么让人幸福的事!
服务体现家的温馨
“快,有人中暑了!”听闻此言,几名专业的护士第一时间冲上前去,将患者从车上扶下来。量血压、测体温,护士各司其职,不一会儿就将患者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患者的不适很快得到了缓解。当患者向医生们道谢的时候,医生们用流利的英文回答:“不客气!”
这一幕,发生在大运村综合诊所内。记者探访大运村期间,一名志愿者因为天热出现了中暑症状。她打了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专车将她接到大运村综合诊所,得到了专业而及时的救治。据悉,共三层的大运村诊所配备有17个临床科室,265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来自市二医院的骨干医生。他们都接受了英语培训,能够用双语为运动员们诊治。
除了医疗保障,运动员们遇到的一个更实际的问题就是——运动员要参加训练和比赛,每天换下来的运动服如何清洗?洗衣服务点的志愿者小丁微笑着对记者说:“脏衣服就交给我们吧。在大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只要将需要清洗的衣物送到这里,就可以免费享受24小时的洗衣服务。如果在早上10点前将衣服送来,一般到晚上7点后就可以拿到清洗干净的衣服。”
2011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