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3.58.216.18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摄影课堂
 

 

 

教你拍摄七大绝招 再探微距世界

 

 

一、大光圈:

 

  这是第一重要的一点,拍摄微距中的花草昆虫,一定要熟悉自己手中的镜头,哪怕是A95之类的不可换相机镜头也是一样的道理(最为主要的是相机最好具备手动拍摄模式);在光线恰当照度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大镜头的光圈(当然镜头本身的光圈是由9片叶片组成的焦外成像最好、虚化效果最自然养眼)以虚化所摄主体的背景,在这里可以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者手动模式。比如佳能著名的百微---EF100mmF2.8U,可选择最大光圈F2.8进行拍摄。不过有些消费级机器的镜头和非专业135微距头像质本来差些,在完全靠近被摄体时可以适当的收缩一两档光圈以保证成像水准和清晰画质。

 

二、长焦距:

 

  简单地理解就是:拍摄时候尽可能使用所摄镜头的最长焦距,如EF70-200mmF2.8LU就使用200mm焦段。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长焦距对景物的远近有压缩效果、更可以模糊背景以突出主体。

 

三、近摄距: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拍摄的时候,相机镜头越靠近主体,景物清晰的范围就越窄(景深越浅),那么你的主体就愈发突出,玲珑有致,尽在眼前了。不过,前提是相机的镜头在靠景物最近时要能手动或者自动对焦,要不然的话,无论怎么对焦都没法对清晰,还以为是相机不好使岂不贻笑大方?

 

四、大对比背景

 

  这可能是大家最为头痛的问题,到底要怎么弄才会让背景尽可能地突出我要拍摄和表现的主体啊?大家肯定注意到了,落日在暗淡的天际显得分外夺目!直入你的眼球,你有时候似乎就根本没有留意它的周围还有其他物体的存在,是么?这是因为明亮的物体需要深暗的背景来衬托、才越显清晰明亮;反之亦然、深色的物体也需要明亮鲜活的背景来陪衬才线条毕露。所以,我们在拍摄无论花草昆虫或者是其他物体的时候,需要“以深(背景)衬浅(色主体)”、“以浅(背景)托深(色主体)”。这是八字要决,切记!

 

五、远背景

 

  这又是怎么理解呢?说起来还很简单:如果你同时使用了上面四招,还不能有效地模糊背景,那么问题就出在你的被摄主体、离你的背景距离太近,以至于背景还在景深的清晰范围之内!所以,如果拍摄现场允许,你可以自由地移动拍摄主体的话(比如盆栽植物)?那么,就将它移动一下,让被摄物离开背景更远些,这样的话,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你的拍摄要求---模糊背景并突出主体。

 

六、三角架及配件

 

  特别是在暗弱的光线下(比如日出日落时分),又没有什么依托物(如灯杆、树枝、土堆、豆袋等)的情况下,再没有一个稳定而坚固的三脚架、确实难以想象如何去拍摄。因为微距摄影往往强调图像的品质,这种时候提高感光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特别提醒:注意控制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如果输出光量过强的话,会导致主体层次全无,毫无生气!我们当然是尽量使用自然光为妙,补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七、光线


  
     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画家用颜料作画、摄影家用光线作画”!我们可以使用光线,可是,如果光线运用不当,或者对光线没有足够认识的话,我们哪怕用完前面说的六招,也是徒劳 。

 

  其实,微距摄影非常需要极具造型能力的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等光线;在这一类的光线下,被摄物会熠熠生辉,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因为这些光线会让被摄物体的轮廓、曼妙线条、最动人心弦的细微之处显露无遗!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准确的曝光,最好使用点测光(如果能够准备一个标准灰板备用最好不过);如果相机本身没有点测功能,反正使用数码的朋友居多,多变化曝光组合多曝光几次,直到满意为止 。“画家作画用加法(不断地添加色彩)、摄影家作画用减法(去粗存精、只表现和突出自己需要的部分)”!在运用光线表达被摄物体的时候,这是一条铁律!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1年2月14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