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27.12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看到的是一个文化的深圳”


摘自:深圳商报

 

首都观众参观“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展”。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丁庆林/摄

 


      《第一爆》、《鹏城的旋律》、《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春天的故事》、《深圳故事》、《大芬村的创业者》、《建设中的地铁五号线》……一幅幅色彩各异的画卷,向人们展现着一个城市30年的热血激荡和风雨历程。11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深圳文化周暨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展”开幕式后,来自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和许多普通观众一起参观了陈列在美术馆5号大厅的“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


深圳艺术界最大特点是活跃


    “从这次展览可以看出,深圳艺术界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活跃,艺术上比较开放,有很大的活力。”一身白衣的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詹建俊不紧不慢地走在人流后面,他告诉记者,作为本次参展作品的评委,对这些作品他已很熟悉,他自己也从这些作品中更加了解深圳。他说,近年来,深圳文化艺术发展相当快,而且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次展览介绍深圳的各个方面也很丰富,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


     詹建俊说,深圳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使深圳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很多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都会在深圳举行。在深圳特区建立30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从文化沙漠发展成为文化艺术创作很活跃的城市。


     “特别是美术方面,深圳自身的美术力量发展很快,培养了一批很有创作能力的美术人才。”詹建俊说,从这次展览中也可以看出,本次展览除部分作品约请外地画家创作外,大部分作品由深圳本土画家完成。这样一个重大的创作内容,用深圳本身的力量完成,本来应该是很重的一个任务,但深圳画家画得都很好,无论是国画、版画、油画等等,画得都相当有水平。


     文化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一边观看展览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画作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的活动,他认为本次展览搞得非常好非常成功。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了深圳30年走过的壮丽历程,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鼓舞和启发。他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全国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希望深圳把文化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他希望深圳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要持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方面能够再上一个上台阶。


把深圳作为自己创作的宝库


     站在一幅名为《工地》的布面油彩前,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停住了脚步,他说:“‘庆祝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整体水平比预想的要好,整个展览中能反映出一个升腾向上的都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作品的精神状态、画面的内容,都很有亮点。”随即,他指着《工地》很认真地点评起来,“这件作品构思就比较新颖,角度也比较独特。”他说,这幅作品不是通过一个大的建筑场面,而是通过一个工地的一个配电盘、一截工业的废料、一个接线板等日常工地上的建筑必须品、边角料这些细节的组合,反映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工地和一个建设中的都市,作品以小见大,和我们惯常看到的大场面、多人物的主旋律作品不一样,它通过一个城市的不被注意的细节来折射时代的精神和城市的‘热劲’。”


     冯远说,人们经常读到的深圳,是深圳的速度、深圳的效率,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文化的深圳。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冯远认为,经济发展的背后需要一种人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只有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为深圳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觉得这次文化周非常有意义,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反映深圳30年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相信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用“深受感染和震撼”表达了自己的观感。他说,这些作品反映着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社会生活和文化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先进城市的行列,展览表现出了这个巨大的变化以及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深圳人的努力。他看了几幅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特区的气息。“作品的角度和题材都是特区的面貌,这就是这个展览的成功之处和特点。”深圳本地画家展示出他们的才能,他希望未来深圳在文化上还要加大力度,希望深圳的艺术家把深圳作为自己创作的宝库,这样的创作才有特色有生命力。


希望深圳画家在艺术上永不满足


     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李延声曾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过画展,他说:“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很多,百花齐放,充分说明深圳美术创作很繁荣。画家们从深圳的生活出发,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画家就是要到生活中去,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观众才爱看,才能吸引人。深圳经济特区有着丰富的创作题材,画家在创作时如果能与时代紧密结合,相信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李延声表示,从这次展览的情况看,深圳画家的版画创作最值得称道。“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画家中年轻人较多,而中国画是最讲究厚积薄发的。希望深圳画家能够在艺术上永不满足,在生活中注意积累,不断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美并加以表现。”


老百姓就是想看这样的主旋律


     展览现场,一对老年观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在每一幅画前都驻足良久,边看边交换看法。这位名叫吕玉印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个退休教师,前不久看到了“深圳文化周”的预告,特意和老伴过来看展览。他说,他还记得第一次去深圳,深圳的路还都是以前的老街,城市很小很旧;第二次去时深圳已经有了“大铁牛”,他还兴致勃勃地和它留影……而眼前这些画让他觉得“深圳发展太快了”。这些作品很有气势,不仅反映了深圳的变化,还表现出了劳动者的力量和光荣,让人们看到一种劳动者的精神。他高兴地说:“老百姓就是想看这样的主旋律,我们不是来看深圳的吃喝玩乐的。”


     来自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Suzanne和Kaukman夫妇告诉记者,他们安排今天参观博物馆,没想到碰到了这么大一个活动,Suzanne告诉记者,在波士顿博物馆,她是负责学生导览工作的,她觉得这次展览非常有趣,形式和技法也很丰富,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变化。她说她早就听说过深圳,但从没去过,看完这次展览,让她对深圳充满了兴趣,她一定会到深圳去看看。


2010年10月13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