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3.22.120.6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摄影课堂
 
 
 
民俗摄影入门基础和特点
 
 
 
    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它摄影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动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学点民俗摄影理论
 
    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实践证明,从事民俗摄影须着重学习以下基本知识:一是民俗学,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及民俗的范围;二是学习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三是学习有关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特征及民俗禁忌,熟悉国家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有关政策。
 
    二、要具有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对事业的感情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能否克服一切困难,能否拍出感人至深照片的重要因素。
 
    1、就近为主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民俗事象正在迅速消失,需抢救的民俗资料极多,需抢救的地域遍及全国。植根当地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使创作得心应手,从容自如,有可能拍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
 
    2、全面反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构成了数不清的风格各异的民俗图画。凡有志于民俗摄影事业的广大同仁,应对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予以同等关注,合力发掘、充分展现、潜心研究,努力使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灿烂民俗文化得以全面纪录、整理和发扬光大,让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要小题大作,深度采访,系列报道
 
    小题大作,就是要求拍摄者要善于抓住千万种有民俗特色的事象之一,进行有深度成系列的透彻反映。
 
    深度采访,系列报道是以小题大作为前提的,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题目小才便于进行深度的采访,有了深度,作品才不平淡不俗套,才会有新意,才能更生动地反映民俗事象的真实本质。
 
    四、要认真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在一次拍摄活动之前,认真地有重点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对采访拍摄的成功程度影响极大。通常,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将要采访的主要民俗事象进行先期调查研究;
    2.做好预测及拍摄计划;
    3.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
 
    五、要多看、多听、多问、多拍
 
    反映民俗民风,重要的是要抓取有代表性的、有典型性的、有特色的东西。典型与特色需要作者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挖掘。到一个地区进行民俗摄影创作,不能只图求新鲜的、刺激的、热闹的、好玩的去拍。必须要多观察,多询问。好作品,都是深入观察,深思熟虑的结果。要防止作品的表面化,要达到反映民族精神与内心世界的高度,必须要加强形象思维,多角度地去观察与发现。
 
 
 
 
 
 
                                                       2010年9月1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