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3.145.18.13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三都摄影
 

 

三都县境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简介

 

一、水族传统节日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


  (一)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每逢亥(猪)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端节时,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而且举行赛马、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邻近的苗、侗、布依、壮、瑶、汉等兄弟民族上万人前来参加。


  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节日里杀鸡宰鸭吃新谷,并要以鲜鱼炖汤,准备好新米鲜汤招待亲朋。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供品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忌荤但不忌鱼。祭祖的主品是鱼包韭菜,原因是传说先人们曾以九种菜和鱼虾做成的药驱除过百病。它的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洗好的鱼腹,捆扎后清炖或清蒸而成。


(二)卯节,水语称之为“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与端节一样,也是分期分批过节,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不过卯节是分四批轮流过。由于“端节”和“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


(三)敬霞节,“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有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


 (四)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

 

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二、苗族传统节日


(一)吃新节


     每年稻谷收割进仓,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他们庆丰收的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三大种:斗牛、赛马和跳芦笙舞。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 

 

 

 


     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 

 

 

 


     日上三杆,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反复对唱开怀畅饮一番后,斗牛场开始热闹起来。 

 

 


     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这时候,一位有声望的老人提着一葫芦酒,喷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当四五个大汉牵着头戴护头草包、角系红绿纸花、颈项插着虞旗的牯牛绕场一周,在场中间立定站稳后,对面一头同样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远飞奔而来,两头壮牛便对打起来拼死抵碰,两个护头草包很快便粉碎飞溅,人群中不时欢声雷动。 

 


      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二)过大年


      苗族过大年从正月初二至十五,庆祝的传统方式主要有斗牛、跳月、打手毽、踩烂田(捉鸭子)等,现今已融入了不少汉族竞技项目,比如登山赛、长短跑赛、蓝球赛、拔河赛等。


     苗家手毽与汉族的踢毽不同,无论动作如何变化莫测,玩者只能用手拍打,毽先落地为负。心灵手巧的苗家姑娘把手毽视为传情之物,编扎手毽如同编织美丽的爱情。毽以铜板为重芯,美丽的姑娘以其对色彩的喜好,用五颜六色的块布包裹做成球状,在其上端插上八、九片色彩斑斓的山鸡尾羽,再用彩色毛线绑扎,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姑娘们的巧妙匠心。


     打手毽也叫玩毽,在苗族同胞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严格地说,毽并非随时随地可玩,一般是在农历正月期间,最流行的是新年初二至十五期间。玩毽有专门的毽场,在一些苗族地区,毽场可一寨一场,也可数寨一场,视村子大小远近而定。毽场是本村姑娘接待外村小伙子玩毽娱乐、谈情说爱的场所,本村的小伙一般不参与玩毽,要玩也得到别的村寨。毽场上,姑娘和小伙们簇群相对,姑娘择自己看中的小伙抛掷羽毽,若小伙有意则接毽掷回,双方便一来一往纵情打玩。苗家青年男女玩毽实则是借毽传情,配合默契的姑娘小伙们一边玩毽一边对唱情歌,手毽便成了一颗炽热的红心在他们心中飞来飞去,相互倾泻爱慕之意。有多少青年男女在毽场上私订终身,结成良缘。


     随着物质生活的蒸蒸日上,苗族地区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打手毽也逐渐演变成一项极富民族文化风情色彩的传统竞技运动,表演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成为苗家儿女充满情趣的健身娱乐项目。

 

 

 


(三)吃鸭节


     “高坡苗”只分布在丹寨县雅灰乡、榕江县三江乡、三都自治县的羊福乡和巫不乡几个村子里,所有“高坡苗”加起来不到7000人。“高坡苗”的主要特点是穿百鸟衣,跳古瓢舞。

 


     古瓢是一种琴,苗语称“给哈”。所以古瓢舞又称“给哈舞”。“给哈”原意是“葫芦瓢琴”,与葫芦笙同时产生,后才改为木质瓢琴身。古瓢舞很久以前就有了,原是为祭祀在西迁中英勇牺牲的三都苗族祖先,他们牺牲时正值农历四月,因而那一带的苗族在插秧结束后的农历四月,由“鬼师”择定兔或狗场的那一天,过“吃鸭节”。以鸭头、鸭尾、鸭脚掌、鸭杂碎、酒来祭神、祭祖,请祖先回来过节同乐。晚上则在跳月场上跳古瓢舞和芦笙舞。后来此舞逐渐演变成庆祝节日的娱乐形式。其主要表现为机警的小伙子奏起曲调,追逐着自己早已相中的姑娘。男人右手拿琴弓,左手抱古瓢,边奏边舞,少则两三把,多则几十把。男走前,女走后,少则七八人,多则上百人,排成一字长蛇阵,走圆圈。女子双手在胸腹前上下左右作抹衣状,据说是苗族女子为了展示自己的刺绣技艺而形成的独特的动作。

 


三、布依族传统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一)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有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有的要做清明粑,有的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集会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二)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 

 
(三)六月六


  六月六又叫“过小年”,是布依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因这个节日过得比较隆重,所以有的地区称为“过小年”。布依族普遍过“六月六”,但有些地方对节日来源传说不同。传说在人类早期,布依族始祖“盘古”会种水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海龙王的女儿,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名叫新模。若干年后盘古六月初六去世,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确保五谷丰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家杀猪宰羊供奉盘古,世代相传形成了民族节日。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池里传说这样做蝗虫就不会来吃。


     三都布依族山寨流传着“六月六”传说,在很久以前,董郎地方,有一个名叫阿尔的长工,因家境贫寒,年过三十还未娶妻。阿水勤劳朴实。又喜好唱歌,在对歌中,他与一位姑娘相互爱慕。这对情人在歌中传情,歌中相爱,永结终身。所以直到现在,这地区的布依族青年男女,每逢农历六月六,便身着盛装到这里对歌。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0年7月5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