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寻找身边快乐幸福的人DV大赛完美落幕
深圳新闻网傅大伟的作品《每个人的百公里》喜获一等奖
摘自:深圳新闻网/ 摄影:石践
深圳新闻网记者傅大伟拍摄的《每个人的百公里》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6月28日晚,在深圳广电集团800平米演播大厅举行 “发现快乐、守望幸福――首届寻找身边快乐幸福DV大赛颁奖典礼”。标志着历时半年的首届“寻找身边快乐幸福的人”DV大赛完美落幕。21件DV作品从近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二、三等奖。本网记者傅大伟拍摄的《每个人的百公里》获得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林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璋飙,以及各主办方领导、DV大赛获奖者和获奖作品中的“幸福主角”共400多人出席了现场活动。
莲花山放歌队也来到现场
首次以快乐幸福为主题的DV大赛
据了解,首届“寻找身边快乐幸福的人”DV大赛由深圳市文明办、深圳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联合主办,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广电集团移动电视频道、深圳广电集团DV生活频道共同承办。本次大赛以“快乐、幸福”为核心词,旨在通过一批高质量的DV作品,纪录不同层面普通深圳人工作、生活中快乐和幸福的侧面,展现他们乐观豁达的精神世界,从而对深圳人的快乐观和幸福观进行梳理。
市政协副主席林洁在致辞中表示,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追求幸福,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感受幸福,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当一座城市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当我们的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更加关注每个深圳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关注城市中每一个市民内心的幸福感,更加关注我们获得幸福的路径和能力。
三等奖获得者在讲获奖感言
本次大赛把“快乐、幸福”做为鲜明的主题,以及大赛完全纪实的作品征集要求,这在深圳尚属首次。大赛入围作品在移动电视频道的展播历时半年,在普通的市民中掀起了广泛的影响。自2009年11月大赛正式启动起来,短短半年时间,组委会共收到社会各界发来的近百件高质量的参赛作品,移动 电视频道连续展播了42部大赛评奖入围作品。
本届大赛特邀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主任,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亚威女士领衔评审团,并邀请了深圳广电集团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专家和主办方的资深媒体人士担任评委,秉乘“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认真仔细的甄选和反覆讨论,最后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5名和组织奖两名。
优秀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幸福嘉宾现身说法 幸福主角快乐亮相
晚会现场,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四位特别的开奖嘉宾,他们都结合自己不同的身份和人生经历,解读了幸福的不同内涵。深圳市文明市民、市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淑运,首先开出了本届大赛的优秀奖。28年前,当深圳还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时,张淑运和两万名战友脱下军装,打响了特区拓荒的第一炮,作为特区30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淑运认为,深圳是一座梦想之城,创业之城,只要敢于追逐梦想,开拓拼搏,就会找到自己的幸福。
三等奖的开奖嘉宾是身残志坚的全国劳模、深圳十大爱心人物、深圳残友集团董事长郑卫宁。他是一个长期被死亡阴影笼罩的重症血友病患者,也是一个双腿肌肉严重萎缩,在13年里只能靠双手爬行的残疾人。晚会现场,坐在轮椅里的他表示,面对坎坷的人生,是社会的关爱给了他温暖,而感恩的心,又给了他前行的力量,幸福就是永不放弃,努力生活,幸福就是一个人有丰富、坚强的内心世界。
全国劳模、深圳十大爱心人物、深圳残友集团董事长郑卫宁在讲述对幸福的理解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王晓钧教授长期从事心理测量学和社会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这次也特别受邀,在现场开出了二等奖获奖作品。他特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幸福的概念,为大家给出了一副“幸福药方”,他强调幸福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小幸福可以积累成大幸福,幸福是可以学习,也可以传递的。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市社科联副主席黄发玉教授作为长期从事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研究的专家,在开奖时特别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个人感觉是否幸福,与内心的感受有关,同时,也与一个社会是否公平正义,人们能否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息息相关,在刚刚结束的深圳第五次党代会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将民生幸福列为政府的首要施政目标,深圳人未来会感受和发现更多的幸福。
因为参赛作品的纪实性要求,所以每一部获奖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幸福主角的真实故事,晚会邀请了部分幸福主角现场亮相,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他们对于生活的乐观豁达和良好心态,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老年模特队在表演
获奖DV作品多角度诠释幸福
本网记者傅大伟的获奖作品《每个人的百公里》的幸福主角是一群“用双脚丈量深圳”的驴友们,做为深圳最有影响户外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纷纷表示,虽然在旅途中,不免有身体上的劳累,但沿途美丽的风景,以及整个过程中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一样能带来快乐和幸福,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次苦旅。
获奖的作品《平凡的幸福》中的姐妹花田美美和田芸芸也出现在晚会现场,她们来自甘肃地震灾区,现在深圳一家汽车工厂打工。这对打工姐妹也跟我们分享了她们的快乐秘诀,那就是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困于现实,但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梦想和目标,并认真地为这个小小梦想和目标付出努力,那么,人心底深处对实现梦想的那份期冀,就能让希望和幸福感顽强地生长。现场主持人表示,也许她们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她们清晰的奋斗目标和为梦想的打拼却是那么难能可贵,社会的关爱、亲情和友情让她们感觉温暖,她们的快乐和幸福那么单纯而又真实。晚会特别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尊重这些新生代务工人员的精神追求,寄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帮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幸福。
来自甘肃地震灾区的姐妹花田美美和田芸芸在接受主持人采访(石践摄)
二等奖获奖作品《阳光大男孩》的幸福主角杨洋,则跟我们分享了保持阳光心态,才能拥有快乐的“幸福秘诀”。他是个盲人按摩师,但他从未因为这个缺陷,而放弃热爱生活。他说,人生不能因为一个小小挫折,就不去珍惜已经拥有的,用快乐、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不仅自己会感到幸福,也会将这种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除了颁奖环节,本次晚会还特别安排了精彩的表演环节,《莲花山放歌》中的合唱团,《快乐人生》中的老年模特队,都在现场幸福亮相,令人信服地展示着他们不同的快乐,相同的幸福。
晚会结束时,主办方领导共同启动了第二届“寻找身边幸福快乐的人”DV大赛。目前,第二届大赛正在征集新的DV作品,预计作品征集将持续到明年三月中旬。
第二届“寻找身边幸福快乐的人”DV大赛同时启动
相关链接:首届“寻找身边快乐幸福的人”DV大赛获奖作品简介:
简单真实的生活也会幸福
参赛作品《快乐幸福》,是本次大赛最早入围的几部作品之一,反映的是两个住在大冲村的年轻夫妇,在深圳一起打拼,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点滴幸福的故事。影像非常朴实,既反映了两个年轻人,相互扶持的美好,也反映了DV作者廖海伟本人,对幸福的理解。
廖海伟,2007年来到深圳,目前在华强北一家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他向大赛组委会介绍说,他是一名DV爱好者,平时就经常用DV纪录身边发生的一些人和故事。前段时间在移动频道上看到DV大赛的宣传片,就想要创作一部作品,去寻找和展现一下身边幸福的人和故事。
片子里的主人公,是他在大冲住所的合租者,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发现这对夫妇每天都在努力打拼,积极地融入这座城市、虽然他们同别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但他们却懂得,如何去寻找最朴实的快乐,比如,在桌上摆一个音乐盒,比如,亲手为对方做一顿晚饭,生活似乎就在这样简单的甜蜜中,如溪流般潺潺而过。或许他们的愿望终生都不能实现,但只要能看见对方的笑脸,生活也就有了味道。
廖海伟说,这样的一种积极且知足的生活态度,其实就是幸福,而他也觉得,在深圳最重要是找到一种归属感,人的心态要平和一点,想法要单纯一些,越简单越快乐,越快乐越幸福。
我们应该学会创造一些简单的小快乐,诸如和父母饭后散步,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是享受一次自己制作的美味等等,哪怕幸福只是露出一根线头,善于把握幸福的人也能把它拽出来,编织成温暖身体和灵魂的毛衣。
不知道痛苦就不了解幸福
从2001年开始,每年春天,深圳都有一群人,以徒步的方式,行走100公里穿越深圳市区,2009年,报名人数达到3400人,实际参与人数约7000人,这个活动便是“百公里穿越”。
这是参赛作品《每个人的百公里》,开头的一段话,短短一段DV,记录了一群用“双脚丈量深圳”的 “驴友”的故事。他们中间,有企业雇员,有政府公务员,有情侣,有老人,也有小孩。他们的旅途中,有风,有雨,更有对自己体力极限的挑战。他们当中,有人鞋袜湿了,有人裤脚拖着泥水,甚至有人中途因体力不支,而放弃了行走,但无可改变的是,沿途的欢声笑语,与同伴间的相互扶持和鼓励,令人一直暖意融融。
驴友们在接受主持人的采访
或许在每个参加百公里活动的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定位,和迥异的感受,行走本身,也会带给他们不同的印象,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守望相助的温暖,看到了执着进取的信心,更看到了属于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特质:奋力拼搏,永不言败。
其实,这就像是人生,过程的艰辛,或许并不重要,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也并不是一定要有结果,因为,攀爬的过程,和沿途的风景,都已经足够美好,只要你懂得感受,就能使心灵获得平静。或许幸福就是,痛并快乐着。
幸福就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获奖作品《平凡的幸福》中的幸福主角,是一对姐妹,姐姐田美美和妹妹田芸芸,来自甘肃陇南地震灾区。两年前,她们被招工进入深圳一家工厂,开始了打工生涯。
她们的生活平淡而充实。姐姐美美在总装车间工作,总是上晚班,下了班,她喜欢吃一碗面条,而妹妹芸芸每天晚上都去上电脑课程,为的是早一天学会电脑,成为一名文员。生活中,她们彼此照顾,工作中,她们相互鼓励。她们会惦记着,在生日时给对方一份惊喜,也会谈起关于恋爱的话题,那份小小的甜蜜和满足感,总会让她们回味许久。姐妹俩也计划着,过几年,等赚到一些钱,就回老家开一家小小的服装店。
或许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有很多人,都和她们一样,很小的年纪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在陌生的城市中流离奔波,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困于现实,但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梦想和目标,正因为这份梦想的存在,他们有了一份简单的坚持,他们会为自己的小小目标付出努力,而心底深处对实现梦想的那份期冀,更能让希望和幸福感,永远都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顽强地生长。
《平凡的幸福》的拍摄者,是和这对姐妹在同一家企业工作的翟东胜,他是一个DV爱好者,并组建了一个DV社团,这次为了参加本次大赛,他和他的团队,从身边挖掘了这对姐妹做为自己纪实作品的主角,他对记者说,是她们的恬静单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介绍说,这对姐妹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也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打拼,社会的关爱,亲情和友情,都让她们感受到温暖,她们的快乐幸福就是如此单纯而又真实。
幸福就是知足常乐
在深圳这座繁华而年轻的都市里,有一位年近古稀的磨刀老人,每天清晨,他都会推着一辆单车,带着一条板凳,一个砂轮,一块磨石,穿梭在大街小巷,喊着“磨剪子磨菜刀”,清亮而独特的叫声,几乎成了他的招牌。
他就是获奖作品《幸福敲门26年》的主角任伯。
任伯是安徽蒙城县人,今年69岁,1983年来深圳,如今已经26年,经他磨过的剪子和菜刀,已经不计其数。
发现任伯生活的是一家店铺的店主,他常常看到磨刀老人从店铺前走过,这使他产生去了解老人的想法,于是,他走近老人,却被老人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感恩知足的心态感染,他介绍说,任伯的家人也希望他回老家,安享晚年,但任伯却认为,只有留在深圳,才能更有成就感。任伯说,他觉得自己很幸福,来深圳二十多年,他挣了几万块钱,他的两个儿子也已经结婚,如今的他,挣多挣少已经不重要,锻炼身体和发挥余热,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或许在任伯的心里,没有什么所谓的理论高度,但对于生活,他却有着最简单朴实的认知,那就是知足常乐,替别人磨刀嚯嚯是快乐,每天有吃有喝是快乐,老伴身体硬朗是快乐,儿女一切顺利是快乐,孙儿孙女健康成长更是快乐,拥有如此之多的快乐,生活又怎会不幸福。
阳光心态就会有幸福
如果说快乐是有颜色的,幸福是有味道的,那每个人的快乐和幸福,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幸福和快乐,也可以通过语言,或是笑容,感染到身边的人。参赛作品《阳光大男孩》的主角杨洋,就是这样一个人。
小时候的一场重病,使杨洋双目失明,虽然从那时起,他就不再能看到阳光,但每天,当他拉开窗帘,都能感觉到,心里有一种火热,那就是他对待生活的热情。或许因为曾经失去健康,所以,杨洋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也是格外的珍惜。如今的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医推拿师,工作中,他很健谈,总是能给他的病人,在解除身体疲劳的同时,带来心情的愉悦。生活中,他也喜欢和妻子和儿子,聊聊发生的事,开朗的他,总是家庭快乐的核心。
对于快乐,杨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珍惜拥有的是幸福,而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更是一种幸福。或许,幸福对他来说,就是面对任何事情,脸上都要有开朗的笑容。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0年7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