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4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特区最初方案仅60平方公里


——舒成友回忆特区二线建设的前前后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大跃 记录整理
 
 

 

   
 
      1985年3月11日,深圳特区管理线综合工程由国家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用花岗岩石块凿刻的“特区界”石碑同时在南头联检站竖立,特区管理线沿线也竖立界碑。

 

     在此之前,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南头安乐村海岸线,全长85公里的深圳特区管理线,包括公路联检站、海上检查站、巡逻公路、铁丝网等共计85个单项,1984年8月1日基本建成并试行管理。

 

 

舒成友 口述  (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二线建设工程副指挥长,现已退休) 


 

  三次航测划定特区面积

 

     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办特区。由于特区内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都是免税的,为了防止出现走私,要用高墙或铁丝网与外界隔离开。

 

     最初的方案划分特区面积很小,仅60平方公里。为科学确定特区的面积,根据中国海洋直升飞机公司先后3次航测的图样和深圳一带的地理特征,以梧桐山、羊台山脉的大岭古、打鼓嶂、大洋山等山脊划线,1980年9月确定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

 

     1982年初,国务院92号文件批准了二线建设方案,要求3年完工。同年2月4日,深圳市成立了二线指挥部,由甄锡培副市长任指挥长,我任副指挥长。

 

     拿出二线设计方案是首要任务。走马上任后,我先用一周的时间,拿着广空直升飞机测量的图纸,与市建委、海关、口岸办、边防分局、边防七支队、武警市支队、长沙勘察设计院、武钢工程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自备干粮和饮用水,沿着二线的规划设计线进行实地勘测。大家走一段,看一段,细心观察,充分商讨,确定铁丝网怎么围,检查站怎么放,部队驻地设何处,岗楼建在哪等问题,迈开了二线建设实质性一步。

 

  过年加班只有一杯白开水

 

     管理线设置背仔角、盐田、沙湾、布吉、白芒、南头6个联检站,29个耕作口,163个岗楼,165个涵洞,共有85个单项工程。二线工程要求沿山脊设置高2.8米的铁丝网,修建一条沿线巡逻公路,并辅以高压供电、低压照明、通讯、供水等设施,任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时间紧迫、施工作业条件差等特点。

 

     参加二线建设的有8000余人,16个建筑公司、52个施工队伍和武警部队。特区创建之初,条件相当艰苦,任务又紧迫和艰巨,所有从内地调来的干部全住招待所,一间房两张床,每天5元房租,一家人拖儿带女就在这8平方米的斗室里,可从未听到一声怨言。

 

     1983年大年初一,我值班。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来给加班人员拜年。梁湘见每人只有一杯白开水,就对我说:“老舒啊,再省也得给同志们买点花生水果,有过年气氛嘛。”同时又对大家说:“目前苦点,以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银湖和梧桐山差点划出特区

 

     在开工前后,按照多节约、计长远的原则,对初期方案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调整。原特区是沿着山脊内侧划定的,这样就把银湖和梧桐山划到特区外去了。我们考虑到特区发展旅游不能没有银湖,就让这一段铁丝网绕了一个弯,把银湖包进来。而梧桐山如果划到特区外,不便于从市区修路到沙头角,我们又决定将线路绕开梧桐山主峰,从外侧的大望村插到盐田,这样就把梧桐山也纳入了特区。

 

     当时,梁湘同志听我汇报这两项重要改动的情况时,称赞这样改得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样考虑确实是对的。

 

     二线建设预算是1.38亿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部分工程采用投资包干的办法,把二线使用单位的生活区交由各单位按照规定的图纸自己去建设。指挥部则集中精力抓好铁丝网、巡逻公路、高压线等主体工程建设。

 

     为了节省投资,在工程设计的选点上,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布吉检查站本来设计在田心村以北,我们将其南移,减少填土方10万立方米,改河道500米,节约投资150万元。

 

     在二线营房、生活区的选点上也一样,我们坚持不占高产水田,不与特区商业、工业、住宅争地,尽量把营房、生活区放在荒山、放在铁丝网以外,节省了不少投资。

 

  千军万马日夜奋战抢进度

 

     1982年6月8日,二线工程全面开工。参建单位有十六冶、广东省土石方公司、华西公司、罗定道路公司、基建工程兵、七支队等,施工高峰时有几千人。

 

     罗定道路公司在广东省修山区公路是有名的,因此,总指挥部把从梧桐山到盐田最困难的一段山区路线给了该公司。由基建工程兵转业军人组成的安装公司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参建特区管理线。他们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敢打硬仗,用专门的机械加工二线用的铁丝网,在崎岖的山岭上安装了64公里铁丝网。

 

     武警七支队在修建营房的工作中完成得很出色。指挥部预算给七支队852.5万元修建5.5万平方米的营房建设面积,每平方米的造价是155元。在许多人眼里,用这点钱要按照标准盖出4个大队20多个中队的146幢营房及配套设施是不可能的。而七支队官兵自己动手平地、拉沙、搬砖、安装水电,不仅省下很多钱,而且工程质量完全达标。

 

     由于指挥部采取有力措施,二线各使用单位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七支队的营房在1983年春节前率先竣工,6个联检站下半年也全部完工。到1984年春节前,巡逻公路、铁丝网、低压照明、高压供电等骨干项目都相继建成。当年年底,工程全部完工。

 

     在经过半年试管的基础上,1985年3月13日,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当天在深圳迎宾馆举行验收证书签字仪式时,原国家计委主任王德英对二线建设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达到了国务院的要求。

 

 

进入深圳经济特区都必须接受检查。  万谊 国良  文振 摄


 

 

武警七支队官兵在特区管理线附近值勤。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富 摄

 

记者点评

 

     蜿蜒百里的铁丝网,是特区内外的一道屏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经济特区飞速发展,二线检查站从当初的6个小岗亭,已发展到今日通关百万人次的17个检查站。20多年来,共验放人员50.2亿人次、车辆24.6亿台次,抓获各类在逃人员3200多名,查获毒品、走私物品2万余宗,成为深港经济繁荣、社会安宁的一道屏障。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