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深圳商报记者王宇)2009年10月22日
      21日上午,今年第8场、也是全年最后一场免费文物鉴定会在福田区世纪工艺城举行,近百位市民携带着大包小裹,将心爱的“宝物”拿给文物专家们评判真伪优劣。
      本场鉴定会主要是面向大众,而作为“小众”的资深藏家一般不会到场,所以记者看到许多“宝物”被专家判为“假货”、“新东西”、“当代工艺品”。专家良药苦口、坦言相对,并具体指出假在哪里,错在何方。鉴定会上也有不错的东西出现,这些藏品或是来自市民的家传,或是偶尔从市场上淘来的,如袁世凯年间“洪宪款”的水盂、清同治道光年间的豆青加粉青花罐等,都受到了专家的赞誉。
      既然好东西、真东西不那么多,这样的免费文物鉴定会今后还会不会继续办?记者为此采访了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他肯定地说,“当然要办,要长久地办下去。一方面是市民的文化福利,我们必须坚持。如今人们生活好过了,家家都藏些东西,东西怎样,需要有个判别的地方;一方面这样的鉴定会也是一堂堂的文物教育课,教给市民怎样看东西,怎样防止买假上当。两年来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最终期望市民的收藏基本走上正确、规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