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4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粤剧申遗成功缘于“推力”巨大


(摘自深圳特区报记者祁琦)2009年10月16日


     “全世界有广东华侨的地方,就有粤剧粤曲!”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在说这句话时,语气中透着自豪。近日,继昆曲之后,粤剧已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300余种戏曲中,缘何只有粤剧突围而出,在这场“非遗”保卫战中赢得胜利?


原因一: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深圳粤剧团团长倪健告诉记者,“当年在新加坡演出旧版的《风雪夜归人》,是中国戏曲团体在国外演出的第一个现代戏,观众非常热情,不断鼓掌叫好。”倪健说,“粤剧是用广州话演唱的,之所以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为那里的广东华侨比较多,粤剧自然相比其他剧种更能激发他们的思乡情怀。”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也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广东华侨分布很广,不仅东南亚地区有大量广东华侨,其余几大洲也都有广东华侨居住。“粤剧是广东文化的标志之一,许多广东华侨会自愿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唱粤剧,以解对故乡的思念,这无形中就为粤剧进行了推广。”


原因二:粤港澳共同申报力度大


      除了重头戏《风雪夜归人》,深圳粤剧团每年都会在香港举办一个演出周,演出经典剧目,切磋粤剧技巧,交流粤剧心得,并多次受澳门、广州等地的邀请,前往当地进行演出。“粤剧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的结果。”王程太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初,在粤港澳三地联合召开的三地文化合作会议上,就达成了三地合作申遗粤剧的共识,并签署了《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将“联合弘扬粤剧艺术,并适时向联合国提出申遗”的条款写入协议。2003年2月,在第4次粤港澳艺文合作高峰会上,粤港澳三地商定全面启动申报程序,并在广州成立“粤剧申遗办公室”。2005年,三地正式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草拟申报文本。2008年9 月,我国中央政府向联合国提交包括粤剧在内的申报文件。


     “粤港澳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粤剧申遗方面的力度非常大,宣传推广比较到位。”王程太说,“粤剧申遗成功后,粤港澳三地在未来10年内,将在资源抢救、研究出版、培训演出、机团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粤剧百科全书《粤剧大辞典》已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粤港澳三地还将在制定粤剧遗产保护法规、设立“粤剧保护和发展”政府专项基金等方面有进一步举措。


原因三:粤剧明星参与推广


      汪明荃、罗家英、张国荣……在中国数百种戏曲中,唯独粤剧的史册上才载有一长串巨星的名字。“虽然很多人都说听不懂粤语,但是实际上,正是粤语这种方言让粤剧大放异彩。”王程太说,“粤剧里还有粤曲,香港有许多明星都唱过粤剧粤曲,有的明星从前本身就是粤剧演员,比如汪明荃、罗家英这些大明星。再看看其他剧种,它们只有艺术家,没有明星,其宣传推广能力自然比不上众人追捧的明星。”正因为粤剧中有许多明星参与推广,歌迷自然而然地在KTV中也唱起了粤曲,并渐渐对其从熟悉到喜爱。


     “除了明星,有部分流行歌曲也加入了粤曲元素。近几年,中国流行乐坛猛刮中国风,许多歌都加入戏曲元素,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粤语流行歌曲就加入了粤曲曲调了。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粤剧的影响力与传播的广度。”王程太笑着说。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