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12.19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履行神圣使命忠实保驾护航


(摘自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震通讯员 隆啸啸 林广扬)2009年10月9日

 

 

深圳特检站士官林华锋赴海地维和荣立一等功

 

 

边防官兵帮助旅客提行李

 


      29年前,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首块试验田正式诞生。为使特区各项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12月,一条蜿蜒百里、俗称“二线”的特区管理线和担负“二线”管理的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以下简称“深圳特检站”)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深圳特检站伴随特区走过了风雨二十六载。26年来,特检站官兵与深圳经济特区风雨与共,在改革开放前沿站岗放哨,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特区卫士的璀璨篇章。


从六个岗亭到十六个检查站


      深圳特检站与深圳特区水乳交融、唇齿相依。1982年,深圳建立了特区与非特区管理线。这条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起珠江口侧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的地界线,就是人们俗称的“二线”。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六个检查站。其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法令和进入特区管理规定,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并通过检查证件,调查研究,发现潜入潜出的偷渡走私分子及其他嫌疑分子,发现和打击不法分子,维护粤港稳定和特区的安宁。


      自成立以来,深圳特检站积极响应党中央“服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大局,为支援特区经济发展铸大业”号召,忠诚地履行神圣使命和职责,忠实地为改革开放事业保驾护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特检站也从特区成立之初的六个小岗亭发展到今日通关百万人次的十六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检查站。1994年7月,同乐检查站成立;1996年3月,梅林检查站成立;1997年12月,蛇口检查站成立;2001年6月,溪冲检查站成立;2005年7月,清水河检查站成立;2006年5月,盐排检查站成立;2006年6月,南坪检查站成立;2007年7月,新城检查站成立;2007年12月,福龙检查站成立;2008年1月,南光检查站成立。


      26年来,特检站先后验放人员45.2亿人次,车辆15.6亿台次进入特区,查获无证人员523万人次,抓获境内外蛇头1200多人。一个个象征着深圳经济特区“窗口”的“二线”检查站,坚守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忠实地捍卫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成为深港共享的一道绿色屏障,对促进深圳经济特区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保持特区内良好的社会治安,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区内的顺利实施,减轻边境一线的压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发挥过滤作用构建治安屏障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维护特区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检站充分发挥“二线”过滤作用,在特区门前矗立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治安屏障,有效地保障了深圳特区社会的安全稳定。


     1987年6月20日傍晚,惠东、惠阳等地数万名群众,轻信谣言,沿惠深公路纷纷涌向深圳特区管理线外围企图外流香港。在这次震惊中外的反外流事件中,特检站官兵坚守岗位,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积极劝阻,严守边防。从6月20日晚8时至6月25日晚8时止,全站共出动兵力4977人次,出动车辆72辆次,检查进出特区人员1163200人次,车辆170960辆次,劝退外流人员27000人次,按规定收缴边防证5570张。


      2008年10月16日13时,一名中等个头的中年人在深圳南头检查站前广场徘徊,引起了执勤官兵的注意。边防官兵通过监控系统的进一步跟踪观察,发现该男子神情紧张,企图利用他人证件蒙混进关。经查实,该男子6年前在广东韶关涉嫌一宗持枪故意伤害案。这是特检站自2001年开展“追逃”工作以来查获的第3000名涉嫌在逃要犯。尤其在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特检站更是创造了查获在逃犯数量单日10人、单周30人和单月100人的追逃纪录。


      由于成绩突出,特检站连续5年被公安部评为追逃先进单位,2004年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受到公安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安部边防局、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褒奖。


与时俱进改革“二线”管理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与内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给特检站带来了新的考验。香港回归后,边防管理的任务由原来的武装防卫型调整为行政管理型。为使边防管理尽快与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相同步,与香港的边界管理相对应,“二线”边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深圳特检站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特区经济建设这中心,适应新的形势,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创优质,改革执勤方式,简化程序,拓宽服务领域,排阻清障,保驾护航。几经酝酿,2003年5月28日广东边防总队推出深圳、珠海边防一、二线管理改革,取消《机动车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收费和《机动车进入特区优检证》,扩大进入特区有效证件的范围,逐步放宽边防证办理限制,现场设立办证窗口,实行《进入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特别公务车证》等制度。特检站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便利条件,面对80%企业通关是贸易过货、贸易团体及旅游团体等事宜,根据实际情况,于2003年国庆节前夕推出快速验放通道,对伤、病、残、孕特殊人员给予优先放行等便民服务12条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但有效地增强了关口通行能力,避免了堵车、塞人,而且促进了特区经济贸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深圳市政府每年为特检站下拨专款维护“二线”设施,并先后投入经费帮助解决部队营房、执勤设施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发展要求,深圳特区还投资开通了多个“二线”检查站。


      特检站与时俱进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部队建设发展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保持一致,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


灾情灾害面前见子弟兵风采


      跃马特区守边塞,为国为民寄豪情。每当遇上灾情灾害,特检站官兵总是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积极援助,展现人民子弟兵的英雄风采。


      1993年8月5日下午14时50分,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事故。危急时刻,特检站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爆炸现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烈火展开了殊死搏斗,在火海中铺出一条隔离带,避免了火势引起毁灭性的破坏,保障了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初,一场席卷北半球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使我国南方十多个省份受到雨雪侵袭。骤然而至的冰冻灾害将连通南北的公路动脉京珠高速韶关段全面封锁,上万被困车辆寸步难行,数万群众在冰天雪地中等待救援。1月31日,特检站155名官兵,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根据省公安厅和省边防总队统一部署,紧急驰援京珠高速粤北坪石段。


      破冰清障,救援解困,疏导交通,155名特检官兵在天寒地冻中连续作战:西山大桥紧急除冰、大雪深处真情救助43名被困旅客、20公里车阵中救助37名被困留守儿童、冒着巨大风险抢救车祸危重伤员、昼夜不分疏导保护粤北收费站一带道路交通……橄榄绿的身影成为白色冰魔中一抹温暖如春的力量,所到之处,冰雪融化,群众心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5月13日,特检站根据省边防总队统一部署,立即成立由8名官兵组成的医疗小分队,随总队抗震救灾医疗抢险救援队赶赴四川灾区;5月23日晚,成立由5名官兵组成的运输小分队,随总队抗震救灾运输队星夜启程,行经粤、桂、黔、渝、川五省市,行程3000多公里驰援汶川地震重灾区。


      26年来,特检站参与地方救灾抢险3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为地方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春热血谱写爱民护民赞歌


      视人民为父母,爱洒特区;把特区当故乡,情注深圳。特检站官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林华锋,特检站一名普通的四级士官。就是这名憨厚朴实的老兵,在1年之前,他抛家舍业选择参加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维和,1年之后,他选择赤手空拳直面3名持刀抢劫的悍匪。两次不同的选择背后,都伴随着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2008年5月,林华锋被公安部边防局荣记个人一等功,2008年9月,他与奥运冠军冼星妹等10名代表一起,当选广东省“道德模范”。


      张瑜愉,特检站一名入伍不到两年的普通女兵。正是这个平凡的小女兵,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技能和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在短短的两年里,查获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诈骗等多种类型的在逃人员25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追逃能手”。


      此外,爱民便民行为在特检站各关口天天都有发生,特别每逢节假日,边防官兵忙着为旅客提行李、抱小孩,宣传特区法律法规等等。26年来,官兵在现场便民服务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达30多万起,为“高交会”等各类经济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60多次。


为特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2009年7月28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省委常委、代市长王荣率省“八一”拥军慰问团来到特检站,向部队官兵送上节日的问候。


      刘玉浦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向特检站官兵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高度肯定特检站成立26年来,始终履行好特区“二线”边防管理职能,为减轻一线压力、维护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促进粤港繁荣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特检站严格落实“追逃”机制,加大缉私缉毒力度,有效打击违法犯罪,为深圳特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昭昭功绩,特区作证。深圳特检站一批又一批官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战斗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用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特区卫士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凯歌。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