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三十年村庄史 唤醒珍贵历史记忆
回溯深圳发展历程,抢救珍贵历史记忆。记者从3月11日在五洲宾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纪念深圳建市30年、建国60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深圳村庄30年》已完成了近10集的拍摄,将于本月底在深视财经生活频道播出。
制作方借助口述实录的手法,打造完整版的深圳村庄30年时代进程录。通过更多地关注历史转弯处的小人物命运,展现一个大时代和“他们的深圳”,希望填补深圳30年改革开放中关于原住民这一特殊人群的研究空白。
30年村庄史浓缩改革开放历程
30年改革开放中,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农村曾经扮演过无数激动人心的角色,南岭村、万丰村、渔农村、坂田村、华强北村、蔡屋围、大望村……每一个村庄的变迁都是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记录者,也是这场大变革最积极的推动力量。《深圳村庄30年》由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策划主办。谈及选题缘起时,该片的总策划、深圳青年杂志社执行主编陈宏表示,深圳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试验和示范价值。记录他们,就是记录深圳,深度记录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据介绍,该片从2008年5月开始成立了编委会,组织了8人团队负责采访制作。项目组还深入30余个村庄、10余个街道办调研,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该片原则上以一个行政村为一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重点村单独成一集。表现形式以老村长、老书记等领路人为口述对象。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回顾、总结该村在改革开放30年中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口述深圳村庄的30年变迁,将还原大历史观下真实的细节,记录一段城市先民筚路蓝缕的史诗般历程,届时将以边播边拍的方式完成全部拍摄。当天出席发布会的老同志李广镇表示:深圳30年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深圳上千万人的奋斗结果,也是原村民巨大贡献的结果。老同志方苞则表示,深圳农村的变化是全国农村变化的缩影,其变化之大是人们想像不到的。
据悉,主办方还将组织《深圳村庄30年》研讨会、深圳建市30年首届村长大会、深圳股份公司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深圳建市30年村庄功勋人物评选等活动。同名图书将于今年6月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用镜头抢救历史尊重历史
陈宏在宝安采访时,宝安档案馆的一位研究员告诉他,2005年该馆曾经对深圳市的旧碉楼做了一个统计,还有1100多座,但是到了2007年8月份只剩下600多座,不到3年时间,几百座碉楼在日晒雨淋下消失了。他由此想到,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当年218个行政村全部撤销,27万村民全部转为居民。如果不能尽早忠实、准确、完整地记录这一段宝贵的历史,它或许将会迅速地湮灭。
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表示,这部电视片探究的是改革开放的前史。现在有不少地方正在忘记过去,但是这部纪录片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如果让当年的村民、村长和建设者们都能够亲口说出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农村变革,会给后人留下更多真实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一种活着的深圳。“留住我们这个城市的演变史,就必须从口述历史,甚至重述历史开始,完成我们一些客观的、真实的城市记忆。”
摄制组走入深圳农村30年巨变的历史深处,把镜头聚焦30万深圳原住民。他们去到了很多村庄,也寻访了很多老领导、老书记、老村长。30年的巨大变迁,很多村庄的模样已经大不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家,让风云激荡的30年改革岁月代代相传,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
走入历史是为面向未来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近30万人的情感、思想、意识、行为能否一夜之间“农转非”,如何有效地帮助这近30万人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换”,乃至怎样让这一群体更充分地与城市其他人群融合?《深圳村庄30年》走入历史,正是为了面向未来。一方面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最富裕的农民;另一方面,他们在城市化大潮冲击下又有着深深的失落。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他们的经验教训和面临的机遇在哪里?
发布会上,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表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如果能够尊重、记录、保存历史,才能说是有了自己真正的文化。这部纪录片是一个浩大的纪录工程,也将展示城市走向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他说:“30年深圳村庄的变化史可以给我们很多方面的判断、评说,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告诉我们,这个城市开始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在这个城市曾经生活的原住民的过去与未来。希望这部纪录片更多地唤醒对我们这片土地的记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经营研究中心的著名学者李津逵则表示,我们这些新移民要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回报这些原住民,并关注他们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与他们一起迎接新的未来。
(来自:深圳商报 记者:何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