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6.1.21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学会动态
 

  春节呼唤新民俗

(摘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 韩浩月)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就要粉墨登场。春晚至今已是第27届了,对于春晚的批评,也持续有十年左右了,在如此大的舆论压力下,依然能够一年年地办下来,且关注度不见降低,电视晚会恐怕唯有这一台。

今年的春晚有了不少新气象,春晚剧组对节目内容不再遮着挡着捂着,就是一大进步,彩排照片和节目单早早地便在网络上流传了,也没见央视的人为此着急上火,吆喝了多年“开门办春晚”,这时才算有了那么一点开门的意思。此外,今年春晚要求真唱了。在前些天,关于春晚是否应该真唱还引起过一阵小争论,真不理解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争的?在被假唱欺骗了这么多年之后,反正我是宁可听有瑕疵的真唱,也不愿听早就录制好的声音了。

按我的看法,作为一个新民俗,春晚已经完完全全地契合到了中国人的春节生活中去。对于春晚算不算“新民俗”,一直以来也存在着争议,这当然可以讨论,但除了春晚之外,“贺岁大片”、“拜年短信”、“新年音乐会”等也有成为“新民俗”的趋势,但与春晚相比,文化味的缺失和全民参与热情程度的不足,让这些候选的“准新民俗”难以支撑起春节期间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植于乡村的春节民俗有很多正在消逝或已经消逝,比如祭灶、扫尘、吃灶糖等,连最普及的拜年和压岁钱也变了味,前者由短信代替,后者变成了攀比和敛财。

    乡村文化价值体系正在慢慢解体,一切乡村传统观念均遭到了“利益至上”的冲击,保护传统习俗,成了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与此同时,发扬融合了传统习俗功用又能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民俗,也同等重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仅仅拥有吃年夜饭、贴春联、发红包的老习俗和春晚这个新民俗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有意地为新民俗的养成制造有利条件,如此,春晚一家独大的现象才会消失。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