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初一不出门 专等晚辈来拜年
(摘自深圳商报 记者 李博)
“我来深圳10年,今年这个年才真正有年味。”日前,在罗湖区某机关工作的李先生说,他来深圳整10年,因为工作关系从未在春节期间回东北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虽然他在深圳结婚生子,但没有父母的春节总是少了年味。今年,父亲退休后,父母搬到深圳和他同住。李先生的父亲李老伯爱讲古,说起过去过年的故事几天也讲不完。
李老伯讲的是东北农村过年拜年的习俗。东北地区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有一些过年的旧礼俗很讲究。当地农民忙碌一年,进入了冰天雪地的“猫冬”季节,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主要是忙三大任务:准备过年吃的肉、洮米(做粘豆包)和做豆腐(主要是做冻豆腐)。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三十是大年。按传统“小年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东北人对小年很重视。这天的晚饭菜是一顿丰盛大餐,其丰盛程度仅次于年三十的年夜饭。
东北拜年,是讲究辈份的。就像东北二人转里唱的“小的给老的拜年”,按辈份晚辈给长辈拜年,要给长辈磕头。但那时,有条件的大户人家,老爷子才给孙子辈们“压岁钱”,而一般家庭是不讲究的。同辈人见面则拱手作揖,而那一天,老人家不出门,等着晚辈上门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