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浓浓大拜年
(摘自深圳商报 记者 赵川)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热情款待之。
拜年时,晚辈要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梅林一村居民大拜年(余海波/摄)
徐铭来自皖西南东至县,他来深圳已有数年光景,现在龙岗区留学生创业园一家水产培育中心从事管理工作。去年,南方冰雪灾害阻断南北交通,他不得不在深圳过了第一个春节。他说,“今年,无论如何都要赶回老家过年了。”
徐铭对乡土文化颇有研究。他说,在东至县,从腊八到除夕的20多天,为“忙年”阶段;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半个月时间,则为“过年”阶段。期间,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最具特色。
徐铭告诉记者,在东至县,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福,长者要给儿童“红纸包”(利市包)。清晨,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时,晚辈要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古时,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如今,东至县内,长辈为晚辈——一般是未婚者或学生娃,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在徐铭的描述中,大年初一早起“出行”,放“开门炮”最为有趣。他说,在旧时,大年初一绝对不许睡懒觉。五更三点,家家户户就要由家长主持带领全家老小点香、燃烛、上供、鸣炮,向高高悬挂的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邀请列祖列宗与家人们一块过年。然后才是家人之间的拜年互贺,并在八仙桌旁围坐,进入初一朝的重头戏阶段——“常常利市”,相当于广东人吃早茶。新衣新装、喜气洋洋的家人们围坐品茶。然而,这“茶”,每人面前都得是双杯,先喝一杯茶叶茶,再喝一杯糖水茶,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新年吉利”。最后,是品尝“利市面”。有趣的是对于这碗利市面,每个人都只能象征性地略略品尝,决不能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所谓“常常(尝尝)利市”,这是徽商故里独具特色的年俗。“常常利市”、“长长利市”对于徽商来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
如今,一些旧俗在东至城乡,已不复存在。但是,在除夕夜,自夜半“子时”起,家家相继开门出行,用除夕保存的火种鸣放大年初一的“开门炮”,此时燃放的鞭炮,是整个过年阶段最大、最响的。各家各户竞相鸣放,鞭炮讲究响脆、连续不断,象征除秽图新,家运昌隆。鸣放“开门炮”,这在东至乃至整个皖南都是古今不变的年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