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坛饮酒趣谈
刘伶病酒
酒作为一种日常饮品,倍受欢迎。要论酒的真正知音,还应首推文人。酒,激活了骚客文人的灵性,是以备受推崇;酒,历经骚客文人的追捧,是以愈加盛行。写咏酒诗最多的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人誉为“篇篇有酒”的陶渊明,在现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有酒的也只有五十六篇。被称为“诗仙”、“醉圣”的李白在其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作中,与酒有关的仅有一百七十首。杜甫诗一千四百多首,与酒有关的也只有三百多首。而陆游,一生赋诗上万首,其中专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就达千首以上。陆游诗作中,与酒有涉的比比皆是,他有不少诗以“醉酒”命名,如《楼上醉书》、《池上醉歌》、《月下醉题》、《醉中长歌》、《醉中书怀》、《醉中自赠》等。他既有“江渎池醉归马上作”的激情,也有“东郊饮村酒大醉后作”的灵感;既有“夜宴赏海棠醉书”的雅趣,又有“醉书秦望山石壁”的豪举。醉中所作、醉后所咏、与酒有涉的诗之多,实在令人咋舌。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苏轼(苏东坡)、秦观(秦少游)、佛印(谢端卿)三人常饮酒作诗
饮酒最有度的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一生爱酒、饮酒、写酒,可是绝称不上酒鬼、酒仙或者酒徒,他是好而有度,嗜而不酗。他的酒量不大,不超过五杯,每次饮酒,适可而止,酒不及乱,中规中矩。他自己喝不多,却喜欢看着别人喝酒,欣赏别人的醉态,揣摩别人的感觉,借客人之口品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味酒的神韵,把此当作一种乐趣。他自己呢,则常常举着一个空杯,无酒当有酒,未醉当已醉。苏东坡饮酒能适时而始,只是寻找“适醉”、“醉中有醒”、“醒中有醉”的境界,而在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感觉中,妙诗佳句呼之即来,锦绣文章一挥而就。
李清照《醉花阴》配图“东篱把酒黄昏后”
最善饮酒的女文学家是北宋的李清照。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李清照作为宋朝少有的著名女词人在文坛上绝对拥有一席之地,而她的酒量也是不让须眉。在她的后期诗词作品中,几乎是首首都与酒有关:“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阮籍饮酒
酒量最大的文人要数东汉末年的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精通百家之学,详熟古代典制,通晓谶纬方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他弟子众多,著述丰赡。当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的袁绍,看中了郑玄,要请来为己所用。有一天,袁绍大摆宴席,杀牛宰羊,佳肴美酒,招待郑玄。席间,郑玄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宾客无不折服。袁绍当场许以左中郎将,没想到郑玄求名而不求官,不愿涉足仕途,婉言相拒。袁绍又使出一招,发动大家劝酒,心想灌醉了还愁他不就范。三百个宾客,排着长龙,每人举一杯酒,前来和郑玄碰杯敬酒。哪知郑玄肚子里容得下学问,也容得下酒。他来者不拒,一杯杯全干了。就这样三百杯酒下肚,按史书记载,他依然是“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温克之容终日无怠”。袁绍不能不心存敬畏,便放他去了。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中有一句:“烹牛宰羊且为乐,会当一饮三百杯”,引用的就是这一典故。
竹林七贤
喝酒最不讲究的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阮咸自命为不守礼法的超脱之士,有一次他请族人喝酒,不耐烦用小杯小碗斟来斟去的,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大家围坐在瓮前相向而酌。这时有一群猪闻到了酒香,赶过来,也把脑袋浸入了酒瓮,“呱唧呱唧”地喝起来。而阮咸也不嫌弃,把嘴伸到盆里,和猪共饮。众人大笑,传为奇谈。
转自民俗资讯 |